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ppt
文件大小:4.04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9-29
总字数:约1.43千字
文档摘要

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格斯里的行为联结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1、食物(US)唾液分泌(UR)

2、声音(NS)+食物(US)唾液分泌(UR)

3、声音(CS)唾液分泌(CR);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2、厌恶疗法

将想要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饥饿、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像等)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

举例:

断奶:在乳头上涂些黄连一类的苦味剂

近来使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碗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3、系统脱敏(【美】沃尔帕)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步骤:

1)建立恐怖和焦虑的等级层次;

2)进行放松训练;

3)按恐怖、焦虑的等级层次逐步脱敏。

;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泛化:被训练啄红圈的鸽子,也会去啄橘色的圈;讲礼貌

分化:如果啄橘色圈的时候没有得到奖励,只啄红圈;

治疗:行为疗法

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父母离异,在学校经常有破坏行为的孩子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从惩罚到负强化到强化

一受挫就发脾气的孩子

选择适宜的强化

代币制

是否真的需要钱?;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旧联结:进门——脱衣——扔地上——妈妈提醒——挂起

打破行为链:出去

新联结:进门——脱衣——挂起

老年人:少搬家

迷信行为

教学:浸入式教学

;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小步渐进原则:

将目标分成许多循序渐进的小步子,从最小的步子开始,达到就予以及时反馈,一步步通过强化来塑造行为。

举例:

斯金纳训练鸽子走八字、打乒乓

程序教学(小步调教学、强化学习、及时反馈)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行为习惯与人格塑造;自我调节:人会通过期望和预见等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不但为了外部奖励努力,也会为了内部奖励而向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行为,观察模仿替代强化。

;班杜拉的实验

被试:幼儿园男女生,分成三组

观看电视:一名成人对一个充气人进行攻击行为

三组不同的结局:该成人得到了饮料和糖果作为奖励;

该成人被打了下头,并被警告;

该成人的攻击行为没有任何结果。

然后让孩子自由活动室活动,里面有充气人和木槌等。

结果:所有孩子都能表现同样的攻击行为,并且观看到奖励结局的孩子比观看到惩罚结局的孩子会表现更多的攻击行为。;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减肥,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成功呢?

自我效能感——我相信我可以

结果期望: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会导致结果。

效能期望:自己能否有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之努力。

四个来源:

1,成功经验(设计一系列接近的成就目标)

2,替代经验(相似者的成功)

3,言语说服(“你能行!”)

4,情绪状态(镇静的感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