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消毒隔离措施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32页。
优选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消毒隔离措施当前2页,总共32页。
病毒感染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当前3页,总共32页。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传播途径: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当前4页,总共32页。
水痘消毒隔离:1.将患儿安置于安静的隔离病房。每日通风2次,室温保持在22-24度,相对湿度50%-60%,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小时。婴儿的尿布、衣物、玩具消毒液浸泡后晾干。2.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时做好手卫生消毒。3.着柔软宽大舒适衣物,避免因摩擦造成水泡破裂。衣物不可厚,避免汗液刺激皮肤引起抓挠,保持双手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婴幼儿双手可用纱布包裹或带手套),破溃处皮疹易诱发化脓性感染,予以局部消毒后涂抹抗生素类软膏,切忌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水痘的复发和散播。4.保护易感儿: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接触水痘患儿后四天内注射恢复期病人的血清和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或减轻病情。当前5页,总共32页。
病毒感染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当前6页,总共32页。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用品传播。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当前7页,总共32页。
流行性腮腺炎消毒隔离:1.单病种同一病室,隔离至该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2.居室应空气流通,对患儿口、鼻分泌物及污染用品都应煮沸或紫外线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时做好手卫生消毒。4.保证患儿口腔的清洁,防止继发性感染,患者由于腮腺肿胀会导致难以进行食物的下咽,口腔留有一定残渣,需要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护理。5.为患儿进食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遵嘱给予板蓝根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当前8页,总共32页。
病毒感染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当前9页,总共32页。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多见。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麦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当前10页,总共32页。
出疹期恢复期当前11页,总共32页。
麻疹消毒隔离:1.将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并发肺炎者将延至疹后10d,尽可能实行单间隔离。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若接触后接受过免疫抑制剂者则延至4周。2.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医护人员有感冒及咽部带菌者暂不与患儿接触,预防继发感染。同时要安排好各种诊疗和护理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要尽量集中,以减少对患儿的激惹。3.将患儿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内,病房内每天通风并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衣物用后消毒液浸泡清洗,阳光下暴晒。4.保护易感人群。易感儿避免去公共厕所,按时接种疫苗。体弱患儿接触麻疹后,应尽早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当前12页,总共32页。
病毒感染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当前13页,总共32页。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RV)是幼儿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又称秋季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24个月的幼儿,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或口一口传播,亦可通过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