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
一、总体要求
1.1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方面,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旨在构建一个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现代护理服务体系。具体而言,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护理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护理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护理工作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针对护理服务能力提升,规划提出要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护理服务向基层延伸。同时,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规划强调要推广护理服务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3)在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优化护理人才结构,提高护理人才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护理人才激励机制建设,激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护理事业。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到2025年,全国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1.2指导原则
(1)指导原则方面,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强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护理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护理服务模式、管理体制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创新;三是坚持科学规划,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四是坚持协调发展,推动护理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区域间、城乡间的均衡发展。
(2)规划强调,护理事业发展要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推进护理服务能力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护理科技创新等工作的同时,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护理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此外,规划提出要注重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和调控,促进护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在实施过程中,规划强调要加强部门协同与区域联动,形成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合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规划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护理事业的国际化水平。通过这些指导原则,确保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的顺利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1.3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方面,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明确了以下战略重点:首先,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计划到202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达到40%。例如,山东省通过实施“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已培养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3.5万人。
(2)其次,提升护理服务能力,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5人,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0%。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如北京市某医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
(3)此外,加强护理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护理相关科研项目数量达到5000项,其中50%以上为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上海市某医院护理团队与国外知名机构合作,成功研发了一款智能护理机器人,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通过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将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2.1优化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加强护理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护理教育质量。计划到2025年,全国护理教育机构数量达到1000家,其中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占比达到60%。例如,广东省通过增设护理专业,已使高等护理教育机构数量增加了20%。
(2)其次,强化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推动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规划提出,护理学生实习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临床带教老师需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如浙江省某医学院校与多家医院合作,建立了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此外,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护理人才脱颖而出。规划提出,对在护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例如,上海市某医院护理团队因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突出,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团队成员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和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