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癫痫大发作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癫痫大发作概述
1.癫痫大发作的定义
癫痫大发作,亦称全面性发作,是癫痫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全身性的肌肉痉挛和抽搐。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6000万癫痫患者,其中约30%的患者会出现大发作。癫痫大发作通常分为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三种类型。强直性发作表现为肌肉僵硬、身体突然挺直,持续时间短至数秒;阵挛性发作则以反复的肌肉收缩和放松为特点,常伴有咬合、流口水等症状;强直-阵挛性发作则是上述两种类型的同时出现,发作时间可长达几分钟。
癫痫大发作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脑部损伤、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据统计,约60%的癫痫大发作患者有明确的病因。例如,脑部损伤是导致癫痫大发作的重要病因之一,据统计,约20%的癫痫患者有过脑部损伤史。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等,也可能导致癫痫大发作。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脑电图等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癫痫大发作的病因。
癫痫大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未经治疗或控制不佳的癫痫大发作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以我国为例,一项针对癫痫患者的调查显示,约70%的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癫痫大发作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我国为例,每年因癫痫大发作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数十亿元。因此,对癫痫大发作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2.癫痫大发作的类型
(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也称为大发作,是最常见的癫痫大发作类型。这种发作通常突然开始,伴随着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出现强直性收缩,随后转为阵挛性抽搐。发作期间,患者可能咬破舌头、跌倒受伤或尿失禁。根据美国癫痫协会的数据,GTCS在所有癫痫发作中占约60%。
(2)全面性强直性发作(GT)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肌肉的强直,但不会出现阵挛。发作通常持续数秒到数十秒,随后患者会迅速恢复意识。GT发作可能伴随着短暂的视觉、听觉或嗅觉异常。据统计,GT发作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3)全面性阵挛性发作(SE)是一种发作时伴有全身肌肉阵挛的癫痫大发作类型。这种发作通常起始于一个肢体,然后迅速扩散至全身。SE发作可能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发作时间通常在1到2分钟内。尽管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受伤,但SE发作通常不会导致长期的脑损伤。全球约有5%至10%的癫痫患者经历SE发作。
3.癫痫大发作的病因
(1)癫痫大发作的病因复杂,其中遗传因素占据了重要位置。研究表明,癫痫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大约20%至30%的癫痫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癫痫发作。例如,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约有50%至60%会发展为癫痫。在我国,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约有5万至10万人,其中癫痫大发作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2)脑部损伤也是导致癫痫大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类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跌倒、脑部手术、脑部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据统计,约30%的癫痫患者有脑部损伤史。脑部损伤会导致大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引发癫痫大发作。例如,一项对交通事故伤者的研究发现,脑部损伤后癫痫的发生率高达20%。此外,脑部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也可能导致癫痫大发作。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脑部感染患者中约有10%至15%发展为癫痫。
(3)其他因素,如代谢性疾病、药物滥用、睡眠障碍等,也可能导致癫痫大发作。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功能,引发癫痫发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有5亿至7亿人患有代谢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癫痫大发作。药物滥用,如可卡因、酒精等,会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一项针对药物滥用者的研究发现,药物滥用者中癫痫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此外,睡眠障碍,如睡眠不足、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导致癫痫大发作。据美国睡眠基金会(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统计,约30%的癫痫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二、癫痫大发作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意识突然丧失。患者可能会在发作前出现短暂的视觉、听觉或嗅觉异常,称为先兆。这些先兆可能包括幻觉、恐惧感或不适感。意识丧失后,患者会进入强直期,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呼吸暂停,有时伴有咬合动作。这一阶段可能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2)随后,患者进入阵挛期,表现为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和放松,常伴有抽搐、咬合、流口水等症状。阵挛期可能持续1至2分钟,随后患者逐渐恢复意识,进入恢复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