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侧支循环与卒中恢复关系.pptx
文件大小:657.74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10-02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侧支循环与卒中恢复关系;前言;脑侧支循环的定义;脑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脑侧支循环代偿的影响因素;脑侧支循环与微循环的区别与联系;侧支循环评估方法;侧支循环评估分级-1;侧支循环评估分级-2;侧支循环评估分级-3;专家共识性意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在评估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面,OhYoungBang等发现:

DSA显示的侧支循环的程度可帮助进行血管内治疗决策。

在222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的急性脑缺血患者中。非常好、较好、较差:根据美国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侧枝血流分级评分分别为4分,2~3分,0~1分

结论:丰富的侧支循环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的出血性转化。建议在进行介入血管造影时关注一下各种侧支循环情况,提高对出血性转化的警惕。无论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如何,侧支循环功能差???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加明显。治疗前缺血半暗带体积大,侧支循环功能差的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加明显。治疗前侧支循环功能好的患者,治疗后获得再通的几率越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功能是血管再通治疗后梗死体积增长的独立预测因子;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组织命运的影响;侧支循环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改善侧支循环药物的特征;改善脑部血流的药物;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10年之路;负责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项目负责人:张运院士

项目来源:国家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518606)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卫生部重大专项

中国循证中心注册号:ChiCTR-TRC统计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所

参加单位:全国35家三甲医院

样本量:1212例

研究时间:2009年3月-2014年8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