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尺骨死骨切除术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714.51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10-04
总字数:约4.08千字
文档摘要

尺骨死骨切除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术前护理

2.术中护理

3.术后护理

4.功能康复护理

5.并发症护理

6.健康教育

7.护理记录

8.护理质量评价

01

术前护理

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

评估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了解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以及有无其他慢性疾病。

既往史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局部情况

检查患肢的局部情况,包括皮肤状况、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等,评估手术部位的功能状态和手术风险。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情绪波动,采取个体化心理疏导措施,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促进心理平衡。

健康教育

向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原理、术后康复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术前准备

皮肤准备

术前1-2天开始皮肤清洁,每日用肥皂水清洗手术部位,减少皮肤细菌数量,术前24小时内剃毛,避免手术部位感染。

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减少术中误吸风险。对于肠道准备,可使用口服泻药或灌肠,确保肠道清洁。

药物调整

评估患者用药情况,调整或停用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等,确保手术安全。术前3-5天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02

术中护理

术中体位

正确摆放

患者体位需符合手术要求,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如尺骨手术通常采用仰卧位,手臂外展,肩部垫高,以利于手术操作。

避免压迫

术中体位摆放需注意避免压迫神经和血管,如保持手臂和腿部适当角度,避免长时间压迫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保持稳定

体位摆放要稳定,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影响手术操作和患者安全,一般需有专人负责固定体位。

术中监测

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麻醉监护

麻醉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防止麻醉过深或过浅,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部位

术中需对手术部位进行持续观察,注意手术野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点,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术中配合

器械传递

手术中准确、迅速地传递器械和手术物品,保证手术的连续性和流畅性,避免因器械传递不及时而影响手术进度。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环境,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

体位调整

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确保手术部位暴露充分,便于手术操作,同时注意患者舒适度,避免长时间压迫。

03

术后护理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

监测频率

术后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血压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注意血压波动情况,特别是术后早期,血压波动可能提示出血或液体管理问题。

呼吸状况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防止术后呼吸抑制,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伤口护理

清洁消毒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至少消毒两次,预防感染。术后3-5天内,伤口可能会有渗液,需及时更换敷料。

观察愈合

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症状,如伤口愈合不良,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换药护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适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或污染,保持伤口环境适宜,促进愈合。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

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评分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了解疼痛程度,为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控制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非药物措施

采用非药物措施如冷敷、热敷、放松训练等,辅助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康复。

04

功能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活动

关节活动

术后24小时内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预防关节僵硬和粘连。

肌肉收缩

早期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次10-15次,每日3-4组,增强肌肉力量。

逐步负重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患肢负重,如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水肿。

康复训练方法

肌肉力量训练

采用抗阻训练方法,如使用弹力带或哑铃,逐步增加阻力,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每次训练3-4组,每组10-15次。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2-3次,预防关节僵硬。

平衡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站立、闭眼行走等,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预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