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髌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伴固定术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721.46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10-05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髌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伴固定术护理查房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术前护理

2.术中护理

3.术后早期护理

4.术后康复护理

5.健康教育

6.心理护理

7.营养支持

8.出院指导

01

术前护理

病人评估

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受伤时间、受伤原因等,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受伤部位

详细记录髌骨骨折的具体位置、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其他损伤,如皮肤挫裂伤、软组织损伤等。

既往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情况。

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通过交谈、观察等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了解心理需求。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术前准备

环境准备

术前环境需保持清洁、安静,调控室温在22-26摄氏度,湿度在40%-60%,确保手术安全舒适。

物品准备

准备手术所需器械、敷料、药品等,确保数量充足,功能完好,检查手术器械的消毒日期,确保有效期内。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通常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以防术中发生误吸。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02

术中护理

手术室内准备

消毒隔离

手术室需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消毒,包括空气消毒、表面消毒和工作人员的着装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设备检查

对手术室内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包括麻醉机、手术床、手术灯等,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人员安排

确保手术室内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并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手术团队高效协作。

术中配合

器械传递

护士需熟练掌握器械传递技巧,确保手术过程中器械供应及时,传递准确,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体位调整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调整患者体位,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患者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确保患者安全。

术中观察

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在正常范围内,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手术创面出血情况,及时清除手术野血液,防止手术野模糊,影响手术操作。

手术器械

确保手术器械齐全且功能正常,对于损坏或缺失的器械及时更换或补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03

术后早期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监测

术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率,正常范围应为60-100次/分钟,发现心率过快或过慢应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医生。

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是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关键,正常血压范围应为90-140/60-90mmHg,血压异常需及时调整体位或用药。

呼吸监测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异常时需评估是否需要吸氧或调整麻醉深度。

伤口护理

日常清洁

每日至少两次用无菌盐水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预防感染发生。

敷料更换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有渗液、异味或红肿等异常,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一般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

拆线护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一般在术后10-14天进行拆线,拆线前需做好皮肤消毒,拆线后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等不适。

体位管理

术后体位

术后初期患者需保持平卧位,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以减少关节肿胀和疼痛,通常卧床休息24-48小时。

体位变换

根据患者情况,每2-3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发生,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关节活动

在术后恢复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天至少3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4

术后康复护理

关节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

术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每2小时1次,每次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关节屈伸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髌骨关节屈伸活动,每次10-15次,每日3-4组,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抗阻力训练

在术后2周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阻力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防止关节僵硬。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

术后立即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VAS评分,了解患者疼痛状况,为镇痛方案提供依据。

镇痛措施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和患者教育,以减少患者痛苦。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疼痛耐受性。

并发症观察

感染迹象

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若出现感染迹象,需及时处理,如更换敷料、使用抗生素等。

血栓风险

患者术后需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通过抬高患肢、按摩、抗凝药物等措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