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加固植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编制依据
1.1国家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类别
编号
1
《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
GB50204-2002(2010)
2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国家
GB50300—2001
3
《砼结构后锚固技术规范》
行业
JGJ407—2005
4
《砼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行业
CECS25:90
5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行业
JGJ81—91
1。2主要施工图纸
序号
图纸名称
图纸页数
备注
1
结构施工图纸
2
设计变更2份
4
施工条件及工序
目前基础已施工完基础底板,2013年1月30日新图,A、C、H、K轴墙厚450的剪力墙,以前居中布置,现新图改为外350mm,内100;450厚剪力墙外加厚125mm.
A、C、H、K轴450厚剪力墙,不为临土侧时,在增加处剪力墙剔凿成毛面→最外排Φ20钢筋植筋→植筋深度15d钢筋直径→模板安装→浇筑砼→拆除模板。
A、K轴450厚剪力墙在临土侧变更处:
拆除地下室外墙脚手架→拆除剪力墙位置砖胎膜→清除回填土→底部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抹平压光→放线→剪力墙剔凿毛面→植筋→最外排剪力墙钢筋绑扎→防水卷材细部处理(根部涂刷聚氨酯、浇筑底部防水保护层)→模板安装→砼浇筑→拆除模板→防水卷材立面施工(搭接面不少于300mm)→防水卷材立面1:2水泥砂浆保护层→肥槽回填→搭设外墙脚手架。
3。施工准备
3。1劳动力准备
序号
工种
数量
素质要求
1
植筋工
4
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植筋操作经验
2
机械技工
2
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机械操作经验
3
焊工
2
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机械操作经验
4
架子工
4
5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
5
普工
10
主要做剔凿打磨工作
合计
22人
3。2主要材料准备
名称
规格
备注
结构胶
YC—200型
植筋及结构粘钢使用
钢筋
Φ12,Φ14,Φ16,Φ18,Φ20
HRB400E
焊条
E43系列
固定
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32。5#
柱包钢使用
乳胶
聚醋酸乳液
柱包钢使用
3。3主要机械准备
序号
机械名称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1
38D电锤
4台
2
天平
1台
3
电焊机
2台
4
吹风机
2台
5
角磨机
2台
6
云石机
1台
7
空压机
1台
4.主要施工工艺
4.1植筋
4.1。1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机械成孔→清孔→钢筋清洁处理→配制结构胶→植筋→固定与养护→验收(可进行下道工序).
4.1。2施工工艺
4。1。2.1定位放线
根据加固图要求放线,测放出植筋孔位置线。
4。1.2.2机械成孔
用3D电锤在植筋位置成孔,孔深15d(d为钢筋直径),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8㎜.
?孔深 90o
、
倾斜3-5度
水平成孔垂直成孔
4.1.2.3清孔
成孔后要用无油压缩空气将孔内浮尘吹尽,并用棉丝擦拭孔壁两次,最后用脱脂棉丝蘸丙酮擦拭两次,(擦拭时,均用脱脂棉丝蘸丙酮,如果回收使用可用清水洗净、晒干方可使用)再用干净的棉丝将孔口封闭,以防止粉尘或沙粒进入孔内。
4.1.2。4钢筋处理
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一般采用角向磨光机配钢丝刷除锈,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
配制结构胶
⑴、首先将A、B两组分胶分别搅拌均匀。
⑵、配制结构胶要严格按使用说明配比,将A、B两组分按比例2:1(W/W)混合放在同一容器内搅拌,容器内严禁有水、油污等杂质。搅拌时尽量按同一方向,至无单组份颜色存在,搅拌均匀调至粘稠状,并无块状或沉淀现象。
⑶、一次配胶量不得超过10kg,应尽量少配,要随配随用,不可积压
4。1.2。6植筋
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宜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宜2—3㎜),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
4。1。2。7固定、养护
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
4.1。3植筋的检验标准
4。1。3。1材料检验
结构胶: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符合合格要求.
4。1。3。2工序检验
定位放线:校核与图纸规定位置的一致性,由于现场实际情况影响,成孔位置的偏差影响。
成孔:
钢筋直径㎜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成孔孔径㎜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孔径:与表中对应值一致,若大只允许大到下一规格,禁止小于表中对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