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分子化学第三章.ppt
文件大小:17.05 MB
总页数:53 页
更新时间:2025-10-05
总字数:约5.68千字
文档摘要

r1·r2=1,或r1=1/r2,为一般理想共聚即k11/k12=k21/k22表明不论何种链自由基与单体M1及M2反应时,反应的倾向完全相同。即两种链自由基已失去了它们本身的选择特性第29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理想共聚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上方或下方,视竞聚率而不同,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r1r2=1的理想共聚体系的F1-f1曲线1.0f1F10.5000.51.0r11r11第30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r1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上方;r1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典型例子:60℃下丁二烯—苯乙烯体系(r1=1.39,r2=0.78,r1r2=1.0842);偏二氯乙烯—氯乙烯体系(r1=3.2,r2=0.3,r1r2=0.96)。图3-1理想共聚组成曲线(曲线上数字为r1)第3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理想共聚r11,r21即r1·r21的k11k12,k22k21此时,两种链自由基和单体M1的反应倾向总是大于单体M2,故F1f1共聚物组成曲线始终处于对角线的上方,与另一对角线不对称。r11,r21的情况相反k11k12,k22k21,,单体M2的反应倾向大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也不对称。第3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0.5000.51.01.0F1f1r11,r21r11,r21r1r2≠1的非理想共聚体系的F1-f1曲线该类例子很多,如丁二烯—苯乙烯体系(r1=1.35,r2=0.58,50℃);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r1=1.68,r2=0.23);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体系(r1=1.91,r2=0.5)。第3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也属此类(r1=55,r2=0.01),但因r1>>1,r2<<1,故实际上聚合前期得到的聚合物中主要是苯乙烯单元,而后期的聚合物中主要是醋酸乙烯酯单元,产物几乎是两种均聚物的混合物。图3-3非理想共聚组成曲线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第3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嵌段”共聚r11,r21k11k12,k22k21表明两链自由基都倾向于均聚而不易共聚均聚链段的长短取决于r1、r2的大小:r11,r21,链段较长r1、r2比1大不很多,链段较短实践发现,一般情况下M1和M2的链段都不长,因此用这种方法难以得到有价值的嵌段共聚物。r1>1,r2>1共聚的组成曲线也有恒比点,但曲线形状与r1<1,r2<1时的共聚组成曲线相反。这类共聚的例子很少,苯乙烯—异戊二烯体系(r1=1.38,r2=2.05)第3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P81①一次投料法当r1<1,r2<1时,共聚物所需要的组成又与恒比共聚物组成非常接近时,那就将两单体按所需的比例,一次投入:例:需合成F1=0.59,St(r1=0.41)/AN(r2=0.04)则:因为接近恒比点F1’=0.62,可按此配料反应至较高转化率第3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补加活性较大的单体方法目的:使瞬时的f1尽量近似于f10方法:A.分段补加法B.连续补加法第3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补加活性较大的单体方法(a)(b)f10f10r11,r21,F1f1,M1消耗快,补加M1r11,r21,F1f1,M2消耗快,补加M2第3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共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意义1共聚合及其共聚物的概念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称为均聚。产物称为均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称为共聚物。。第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典型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