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热性晕厥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热性晕厥疾病概述
1.热性晕厥的定义
热性晕厥,又称为热晕、热昏厥或中暑晕厥,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因中暑而死亡,其中热性晕厥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但当外界温度超过人体调节能力时,体温会急剧上升,超过人体核心温度的安全上限(约42℃),引发热性晕厥。
热性晕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温度、湿度、个体体质、健康状况以及体力活动强度等。研究表明,在气温超过30℃、湿度超过60%的环境中,人体更容易发生热性晕厥。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段,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其核心体温迅速上升,容易引发热性晕厥。据我国一项针对高温作业工人的调查显示,高温天气期间,热性晕厥的发生率可达5%以上。
热性晕厥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肌肉痉挛、昏迷甚至死亡。例如,2013年夏季,我国某地连续多日高温,一名年轻男子在户外运动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确诊为热性晕厥。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救治,该男子最终康复出院。然而,并非所有热性晕厥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患者可能因为救治不及时而出现严重后果。
2.热性晕厥的病因
(1)热性晕厥的主要病因是高温环境,当环境温度超过人体散热能力时,体温调节系统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全球平均气温自19世纪末以来上升了约1.1℃,这种气温升高加剧了热性晕厥的风险。例如,在2010年墨西哥城发生的热浪中,由于气温持续超过40℃,导致至少200人因热性晕厥而死亡。
(2)个体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是热性晕厥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散热能力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热性晕厥。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其体温调节和心血管功能本身就较弱,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例如,在2018年印度发生的热浪中,一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后出现头晕和意识丧失,后被诊断为热性晕厥。
(3)体力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是引发热性晕厥的重要因素。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当体力活动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散热不足,导致核心体温升高。一项针对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在气温超过30℃的条件下,运动员发生热性晕厥的风险增加3倍。此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如农业劳动、消防员等职业,也容易引发热性晕厥。
3.热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1)热性晕厥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和恶心。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沉重,视线模糊,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根据一项针对热性晕厥患者的调查,头晕和头痛的发生率分别达到85%和70%。例如,在2017年夏季,一名中年男子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后,出现头晕和头痛,随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被诊断为热性晕厥。
(2)热性晕厥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和体温升高。面色苍白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到身体重要器官所致。出冷汗是身体试图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的反应。体温升高是热性晕厥的核心特征之一,通常体温会超过38℃。在高温环境下,体温升高至40℃以上时,热性晕厥的风险显著增加。
(3)严重的热性晕厥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肌肉痉挛可能是由于电解质失衡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昏迷是热性晕厥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表明患者大脑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未经及时救治的热性晕厥患者中,约有10%最终会死亡。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热性晕厥对于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二、热性晕厥的预防措施
1.高温环境下的预防策略
(1)在高温环境下,预防热性晕厥的关键在于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减少人体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首先,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气温超过35℃的时段。例如,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调整工作或运动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此外,工作场所应提供适当的通风和降温措施,如安装空调、风扇或进行适当的室内降温。
(2)个体层面的预防策略同样重要。在高温环境下,应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以减少阳光直射和吸收热量。同时,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成年男性每日需要摄入约3.7升水,女性则需要约2.7升。此外,在高温环境下,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含糖饮料和酒精,因为它们会加重脱水情况。适当休息和调整作息时间,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