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体表60-69%的烧伤及50%-59%的三度烧伤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烧伤概述
1.烧伤的定义与分类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它是指由于热、化学物质、电流或射线等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根据烧伤的深度,烧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一度烧伤主要侵犯表皮层,表现为皮肤红斑、疼痛和轻微水肿,通常在几天内可以自行恢复。二度烧伤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浅二度烧伤侵犯表皮层和真皮层,疼痛明显,有水泡形成,愈合时间较长,可能留下疤痕;深二度烧伤则侵犯真皮深层,疼痛感觉迟钝,水泡较小,愈合过程复杂,疤痕形成较大。三度烧伤又称全层烧伤,侵犯皮肤全层,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疼痛感觉消失,创面干燥或焦黄,愈合过程极为缓慢,常常需要皮肤移植等外科手术干预。不同类型的烧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功能恢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准确分类烧伤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烧伤的分类和诊断通常基于烧伤的深度、面积、位置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2.烧伤的严重程度分级
烧伤的严重程度分级是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通常被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轻度烧伤:烧伤面积小于10%,主要侵犯表皮层。这类烧伤通常症状较轻,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疼痛和烧灼感。例如,一个成人手掌面积大约为1%,如果烧伤面积超过10个成人手掌大小,即超过10%,则属于轻度烧伤。轻度烧伤患者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可在门诊进行观察和护理。
(2)中度烧伤:烧伤面积在10%至30%之间,可能侵犯表皮层和真皮层。中度烧伤患者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水肿和红肿,皮肤上可能出现水泡。这类烧伤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和疤痕形成。据统计,中度烧伤患者中,约有20%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例如,一个烧伤面积为15%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液体疗法和疼痛管理。
(3)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在30%至50%之间,可能侵犯真皮深层、肌肉和骨骼。重度烧伤患者通常症状严重,可能会有高热、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类烧伤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接受重症监护。据统计,重度烧伤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例如,一个烧伤面积为40%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包括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和皮肤移植。
(4)极重度烧伤:烧伤面积超过50%,可能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系统。这类烧伤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极重度烧伤患者通常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抗休克治疗、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据统计,极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例如,一个烧伤面积为60%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包括烧伤科、重症医学科、整形外科等。
烧伤的严重程度分级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烧伤的面积、深度、位置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烧伤的严重程度,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3.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1)烧伤发生后,首先发生的是皮肤表层的热损伤,导致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受损,皮肤屏障功能丧失。随后,烧伤区域会迅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局部血液循环受到破坏,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中,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形成水肿和炎症反应。同时,烧伤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加,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2)烧伤后,人体进入应激状态,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应对烧伤引起的应激反应。这些激素可以促进糖原异生,增加血糖水平,为机体提供能量。然而,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此外,烧伤后,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3)烧伤后,由于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并发症。如感染、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等。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引起。休克是由于烧伤导致的血容量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心输出量下降所致。ARDS和急性肾损伤则与烧伤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有关。因此,烧伤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局部和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烧伤评估与诊断
1.烧伤面积的评估方法
(1)烧伤面积的评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九分法、手掌法、中国新九分法和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等。九分法是将人体分为11个9%的等分区域,包括头部、双上肢、躯干和双下肢。头部和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后面各占13%,双下肢包括臀部、双大腿、双小腿和双足,分别占5%、21%、13%和7%。手掌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