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体表60-69%的烧伤及40%-49%的三度烧伤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烧伤概述
1.烧伤的定义与分类
烧伤是一种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激光或其他能量引起的皮肤及/或黏膜损伤。根据烧伤的深度和范围,烧伤可分为四度。一度烧伤主要累及表皮层,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和轻微的水疱。二度烧伤可进一步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浅二度烧伤累及表皮和真皮浅层,深二度烧伤累及真皮深层。三度烧伤是全层皮肤损伤,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严重者可累及肌肉、骨骼等深部组织。根据烧伤面积,烧伤可分为小面积烧伤、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其中重度烧伤的烧伤面积通常大于30%。
一度烧伤是最常见的烧伤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所有烧伤的70%。一度烧伤的病例多见于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主要原因是接触热水、蒸汽、火焰等。例如,一名5岁儿童在家中不慎接触到了正在煮沸的开水,导致其前臂和腿部出现一度烧伤,经及时处理,皮肤损伤在两周内恢复正常。
二度烧伤的病例相对较少,但后果较为严重。浅二度烧伤的病例中,烧伤面积通常在10%-30%之间。例如,一名30岁男性在工作时不慎接触到高温熔融金属,导致其背部和手臂出现浅二度烧伤,面积为20%。经过医院的治疗,患者皮肤愈合良好,但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深二度烧伤的病例更为罕见,但烧伤面积通常较大,可能超过30%。例如,一名35岁女性在工厂作业时不慎触碰到高温炉口,导致其躯干和四肢出现深二度烧伤,面积为40%。经过多次手术和长期康复治疗,患者虽然恢复了皮肤功能,但仍然留下了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疤痕。
2.烧伤程度的判定标准
烧伤程度的判定是烧伤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烧伤程度判定标准包括中国新九分法、国际烧伤面积估算法和烧伤深度判定法。
中国新九分法是一种将人体分为11个9%的划分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烧伤面积的估算。该方法将头面部划分为9%,双上肢各9%,躯干前侧和后侧各18%,双下肢(包括臀部和足部)各18%。例如,一名成年男性在火灾中全身烧伤,经估算,其烧伤面积为:头面部9%,双上肢各9%,躯干前侧和后侧各18%,双下肢各18%,总计72%。根据烧伤面积,该患者被诊断为重度烧伤。
国际烧伤面积估算法是一种基于患者年龄和体型的烧伤面积估算方法。该方法将烧伤面积分为三个区域: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例如,一名8岁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接触到火焰,导致其头部、双上肢和躯干烧伤。根据儿童烧伤面积估算公式,该儿童的烧伤面积为:头部9%,双上肢各9%,躯干前侧和后侧各18%,总计36%。该患者被诊断为中度烧伤。
烧伤深度判定法主要用于评估皮肤及深层组织的损伤程度。该方法将烧伤深度分为四度: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一度烧伤仅累及表皮层,浅二度烧伤累及表皮和真皮浅层,深二度烧伤累及真皮深层,三度烧伤则是全层皮肤损伤,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例如,一名40岁男性在工作中不慎接触到高温熔融金属,导致其前臂烧伤。经医生检查,该患者的烧伤深度为浅二度,烧伤面积为6%。根据烧伤深度和面积,该患者被诊断为轻度烧伤。
在实际应用中,烧伤程度的判定需要结合烧伤面积、深度和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例如,一名50岁女性在家庭事故中全身烧伤,经估算,其烧伤面积为65%,烧伤深度为深二度至三度。根据烧伤程度判定标准,该患者被诊断为重度烧伤,需要接受紧急治疗和康复护理。
在烧伤救治过程中,正确的烧伤程度判定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烧伤程度的判定标准,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3.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1)烧伤后,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结构破坏会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一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和疼痛,这是因为表皮层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浅二度烧伤时,真皮层受损,神经末梢暴露,疼痛加剧,同时可能伴有水疱形成。深二度和三度烧伤则导致皮肤全层破坏,皮下组织受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暴露,增加感染风险。
(2)烧伤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迅速启动。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剧水肿和疼痛。同时,炎症反应也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烧伤后,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代谢障碍等问题。由于皮肤屏障功能丧失,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可能导致脱水、低钠血症等。同时,烧伤导致的疼痛和应激反应会加剧能量消耗,增加营养需求。此外,烧伤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抗感染能力,增加感染风险。
二、体表60-69%烧伤的防治
1.烧伤现场急救措施
(1)烧伤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脱离热源,避免烧伤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