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体表30-39%的烧伤及10%-19%的三度烧伤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烧伤概述
1.烧伤的定义及分类
烧伤是一种由于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或辐射等因素作用于人体皮肤和组织,导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根据烧伤的深度和范围,烧伤可以分为不同等级。首先,烧伤的深度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一度烧伤仅限于表皮层,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但不会形成水泡。二度烧伤则涉及表皮层和真皮层,皮肤会出现水泡、疼痛加剧,愈合过程中可能会留下疤痕。而三度烧伤则破坏了皮肤的全层,包括表皮层、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烧伤区域可能无疼痛感,皮肤表现为干燥、焦黑,愈合后往往形成疤痕。
烧伤的分类不仅基于深度,还根据烧伤的面积进行分级。烧伤面积通常按照国际通用的“九分法”进行估算,即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面积比例进行划分。头部和颈部各占体表面积的9%,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侧和后侧各占18%,双下肢(包括臀部)前侧和后侧各占18%。烧伤面积的不同,决定了治疗和护理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资源的多少。例如,烧伤面积在10%以下通常被视为轻度烧伤,而超过30%的烧伤则可能需要重症监护和综合治疗。
在烧伤的分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烧伤的严重程度。烧伤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烧伤的深度和面积,还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烧伤部位和烧伤原因等因素有关。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烧伤可能更容易导致全身性反应,如休克和感染,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此外,烧伤的严重程度还可能受到烧伤部位的影响,如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烧伤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更大影响。因此,在烧伤的分类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烧伤程度的评估标准
(1)烧伤程度的评估标准主要依据烧伤的深度和面积来确定。烧伤深度通常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烧伤仅涉及表皮层,二度烧伤涉及表皮层和真皮层,而三度烧伤则破坏了皮肤的全层,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一度烧伤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二度烧伤会出现水泡,三度烧伤皮肤干燥、焦黑,且可能无疼痛感。
(2)烧伤面积的评估采用“九分法”,将人体分为11个9%的区域,包括头部和颈部、双上肢、躯干前侧和后侧、双下肢(包括臀部)。这种方法有助于快速估算烧伤面积,以便于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头部和颈部各占9%,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侧和后侧各占18%,双下肢前侧和后侧各占18%。
(3)除了深度和面积,烧伤的评估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烧伤部位和烧伤原因等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烧伤可能更容易导致全身性反应,如休克和感染,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烧伤原因(如热力、化学物质、电流等)也会影响治疗和护理方案。此外,烧伤的严重程度还可能受到烧伤部位的影响,如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烧伤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更大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烧伤对人体的危害
(1)烧伤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烧伤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导致皮肤失去屏障功能。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还能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感受外界刺激。烧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得人体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感染是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
(2)烧伤还会造成人体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水分和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烧伤后的大量丢失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会导致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电解质紊乱则会影响心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
(3)烧伤对人体的危害还表现在心理层面。烧伤患者往往面临外观、功能的改变,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烧伤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烧伤后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康复,还要重视其心理康复,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重建自信。
二、体表30-39%烧伤的防治
1.烧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烧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应立即将患者从烧伤源处移开,避免继续受到伤害。如果烧伤部位有衣物,应小心地剪开衣物,不要强行剥离,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在移开患者后,应迅速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至少10-15分钟,以降低烧伤深度,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烧伤面积较大,应尽快就医。
(2)对于烧伤后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或寻求专业急救人员帮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头部低垂,避免血液流向头部。同时,给予患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尽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