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魏艳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内容提要心脏的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定义常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心电图的分析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心脏的传导系统第三页,共三十八页。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第四页,共三十八页。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第五页,共三十八页。
正常心电图P波形态:多为圆拱形,有时可轻度切迹方向: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电压:肢导<0.25mv,胸导<0.2mv时间:<0.11秒,双峰型者切迹间距<0.04秒频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选择P波最明显的导联测量)第六页,共三十八页。
正常心电图QRS波群:时间(0.06—0.10秒)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何导联不应压低≥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V6抬高不应≥0.1mv;V1—V3不应≥0.3mvT波:应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直立T波应大于同导联R波1/10U波:为在T波后0.02—0.04秒的低平波,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任何导联U波不能超过同导联T波的1/2第七页,共三十八页。
重点掌握
P波的特点(包括方向、形态、振幅、时间等)QRS波群的时限PR间期的正常值和测量方法心率计算方法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特点: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P-R间期:0.12~0.20S节律:规则心率:60~100次/minQRS波群:0.04~0.10sII第九页,共三十八页。
什么是心律失常?由于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而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称心律失常。第十页,共三十八页。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窦性心动过缓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窦性节律频率减慢:成人<60次/分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窦性心动过速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快而规则的P波,每分钟在100次以上。QRS波紧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P-R间段:0.12~0.20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产生冲动,而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为停搏或窦性静止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的长间歇;长间歇中无P、QRS、T波群的存在;长间歇与基本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往往出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逸搏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伴或不伴逸搏,运动后心率增加不明显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窦缓伴反复发作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慢快综合征)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房性期前收缩)房速房颤房扑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居多;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有时也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房性心动过速正常QRS波群,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逆型P波不易辨认,常埋藏于QRS波群中或位于其终末部,P-R间段:不能测量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匀齐、波形一致、连续呈锯齿状、无等电位线的“F”波,“F”波在II、III、avF导联清晰,频率在250-350bpm,AV传导比例可固定可不定。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振幅、大小皆不等的“f”波,“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50bpm,RR间期绝对不等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
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室扑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室的异位搏动点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波群(0.12S)提前出现,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性代偿间歇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室性心动过速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没有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节律规则,频率100-250次/分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心室扑动没有P波,QRS与ST-T无从分辨。出现连续、均匀、振幅大的心室扑动波。节律规则,心室率150-250bpm,称心室扑动常迅速转为心室颤动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心室颤动QRS-T波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节律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达到2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