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产后出血与出血性休克的诊治.ppt
文件大小:11.59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10-09
总字数:约1.81千字
文档摘要

(优选)产后出血与出血性休克的诊治;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宫缩乏力;损伤;子宫破裂;胎盘残留或滞留;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前预防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产时预防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

防止产程延长;重视第二产程处理;积极

处理第三产程.

产后预防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休克的定义: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细胞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导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等。

休克对器官的影响

第1个受累器官——肺

第2个受累器官——肾

第3个受累器官——心脏

第4个受累器官——肝脏;休克的分类: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等。

最常见的产科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妊娠期心脏及血液系统变化

妊娠期血容量变化

妊娠期血容量明显增加,与非妊娠时相比,高峰时增加40--45%。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以适应增大的子宫及其扩张的血管系统的需求。当孕妇仰卧或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增加的血容量有代偿作用,用以保护母亲和胎儿,如产后出血时,暂时起到保护产妇作用。;孕妇血容量增加自妊娠6周开始,20-32周增加迅速,32-34周达高峰,以后平稳维持到分娩。

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和红细胞,其中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平均增加1500ml,其中红细胞约增加500ml,血浆增加1000ml,形成血液稀释。孕产妇妊娠晚期出血有更大的耐受性。;妊娠期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改变

妊娠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都有轻度下降,继之全血粘度下降。妊娠足月时由于血液稀释,血红蛋白应在≧110g/L,红细胞压积在31-34%(未孕时38-47%),红细胞计数约为3.6?1012/L。供纠正出血性休克时参考。;妊娠期血压改变

妊娠妇女血压受不同体位影响,坐位血压最高,仰卧时血压比较低,侧卧时血压最低。妊娠晚期,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发生时,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妊娠期周围血管阻力下降,由于孕酮水平升高,舒张平滑肌,血管扩张。妊娠24周前平均收缩压下降5-10mmHg,舒张压下降10-15mmHg,此时脉压差稍增加。妊娠24周以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少许上升,妊娠足月时恢复到??娠前水平。;妊娠期血液动力学改变

妊娠晚期心率、心输出量、心搏量预期升高

全身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血清胶体渗透压下降

肺毛细血管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无明显改变;产科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改变

心血管反应:

血量迅速丢失,颈静脉窦和大血管壁压力感受器受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小动脉收缩,静脉收缩,增加有效血容量。

皮肤、肾脏、肠道、肢体血管收缩。心、脑血管收缩很少。

微循环内循环血量降低,毛细血管壁压降低,渗透压不变,组织间液转向毛细血管,增加血容量。

部分闭合的小动、静脉短路,微循环闭合,细胞缺氧,细胞无氧代谢,乳酸堆积,酸中毒。;血液及体液分布:

正常人如果体重70公斤,红细胞容量约2升,血浆容量约3升,总血容量5升,血细胞压积为40%,组织间液约11升,细胞内液约26升。

正常血液分布65%-75%在静脉系统,11%-20%在动脉系统,其他在毛细血管及周围。

产科失血是指血浆和血细胞同时丢失,妊娠晚期孕妇血容量在5000-6000ml,血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人。;血量丢失不多时(如15%),细胞间液进入血管,细胞内液外出,进入细胞间隙,24小时达到平衡,血液稀释,血细胞压积降低。

出血严重时,不能通过以上机制达到平衡。血量丢失过多,一时不能补充,血管内皮缺氧,通透性增加,蛋白和液体由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通过钠、钾泵作用,进入细胞,细胞水肿。组织间液减少,休克加重。;内分泌反应:

(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增加,减少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增加,保钠排钾(升压)

(垂体后叶)加压抗利尿激素增加(升压、保水)

肾脏反应:

低血容量休克,肾血管收缩,肾小球过滤率减少,尿量减少,尿浓缩,严重时无尿。;肺反应:

低血容量,肺血管收缩,肺供血不足,肺水肿,肺内气体交换减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胃肠道:缺血缺氧改变,应激性溃疡,出血。

心肌缺血:心前区痛,心率由加快到减慢,心肌缺血缺氧受损,严重时停止跳动。?

脑缺血缺氧:脑水肿,昏迷,意识丧失,抽搐,抢救成活,晚期席汉氏综合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