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腹部、下背和骨盆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损伤疾病概述
1.损伤疾病分类
(1)损伤疾病分类广泛,涵盖了各种由外力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其中,根据损伤发生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轻微损伤和严重损伤。轻微损伤通常指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这类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约占损伤总数的70%。以肌肉拉伤为例,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肌肉拉伤可能导致轻微疼痛和功能障碍,而重度肌肉拉伤可能伴有明显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损伤则可能涉及骨骼、关节、内脏等结构,如骨折、关节脱位、内脏破裂等,这类损伤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
(2)按照损伤的病因,损伤疾病可以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是指皮肤完整,无开放性伤口的损伤,如扭伤、挫伤等。开放性损伤则是指皮肤破裂,形成伤口的损伤,如割伤、刺伤等。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在处理开放性损伤时,要注意及时清洁伤口,预防感染。据调查,开放性损伤在损伤性疾病中所占比例约为20%-30%。例如,一位在工地作业时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的工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根据损伤的性质,损伤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受到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如车祸、跌倒等造成的损伤。慢性损伤则是指长期、反复的轻微损伤累积而成的损伤,如长期站立工作导致的腰肌劳损、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的颈椎病等。慢性损伤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且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据统计,慢性损伤在损伤性疾病中所占比例约为40%-60%。例如,一位教师长期站立授课,若不注意调整姿势,容易导致腰部肌肉慢性劳损,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损伤疾病病因
(1)损伤疾病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外力作用、内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外力作用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外力,如跌倒、碰撞、挤压等,这些因素在损伤疾病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因外力作用导致的损伤疾病约占所有损伤疾病的80%。例如,一位在体育活动中因不慎摔倒导致肱骨骨折的患者,其病因即为外力作用。
(2)内在因素主要指人体自身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如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变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对损伤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损伤疾病的发生风险。据研究,内在因素在损伤疾病中的占比约为15%-20%。以骨质疏松为例,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较高,特别是在跌倒后,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3)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导致的颈肩痛;生活环境中的不良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等,也可能增加损伤疾病的风险;社会环境中的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损伤疾病的发生。据相关调查,环境因素在损伤疾病中的占比约为5%-10%。例如,一位长期在潮湿、阴暗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容易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3.损伤疾病临床表现
(1)损伤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等。疼痛是损伤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疼痛在损伤疾病中的发生率高达90%。例如,一位患者在扭伤踝关节后,踝关节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时。
(2)肿胀是损伤疾病另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在损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肿胀是由于损伤导致的组织液渗出和血液聚集所致。据研究发现,肿胀在损伤疾病中的发生率约为85%。以骨折为例,骨折部位在受伤后不久就会发生肿胀,严重时可能形成血肿。
(3)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是损伤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它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据统计,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在损伤疾病中的发生率约为75%。例如,一位因腰间盘突出导致腰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弯腰困难、站立时间缩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功能障碍还可能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
二、腹部损伤
1.腹部损伤类型
(1)腹部损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受伤部位,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包括挫伤、撕裂伤和内脏挫裂伤等,开放性损伤则可能包括刺伤、切伤和枪弹伤等。据统计,闭合性腹部损伤在所有腹部损伤中约占80%。例如,一位在车祸中遭受撞击的司机,可能仅表现为腹部挫伤,没有明显的开放性伤口。
(2)腹部挫伤是指腹壁软组织受到外力撞击而引起的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皮肤瘀斑。内脏挫裂伤则是指内脏器官受到外力作用后,造成器官实质的损伤。这类损伤症状可能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内出血、器官功能衰竭。数据显示,内脏挫裂伤的死亡率约为5%-10%。如一位在建筑工地工作中,不慎被重物击中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