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银行部门作为应债来源一、商业银行作为应债来源(一)认购公债的原因——业务特点决定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二)认购公债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商行购买国债——商行存款转为央行存款——财政扩大支出——央行存款转为商行存款——货币供应量是否变化,取决于商行认购公债是否来源于超额准备金第2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公债,则会通过“财政资金——央行存款——商业银行存款——存款派生”,货币流通量增加如果商业银行无超额准备金,则只能通过收回贷款或投资来筹措购置资金。这样,收回贷款或投资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的数倍收缩与公债运用多导致的货币供给的数倍扩张相抵,对货币供应量并不产生实质影响。第3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中央银行作为应债来源(一)央行认购公债的原因由央行的职能决定: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二)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央行购入国债(资金性质)——财政部门扩大支出——货币流向商行、企业——存款派生——货币供应量扩大第4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非银行部门作为应债来源非银行部门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因此它们作为公债的应债来源一般不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一、投资银行:承销、包销等二、保险机构:国债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特点,符合寿险公司特别是财险公司支付保险金的需要。三、专业银行、投资基金、财务公司四、政府机构五、居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非居民)第5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公债应债来源的选择一、应债来源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力求应债来源多元化(二)是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经济萧条时期——主要面向银行(商行、央行)经济高涨时期——主要面向非银行部门第6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我国国债的应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应债来源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总的来看,大多数年份均是以个人为主,外国机构和个人不持有中国国内的政府债券。(想想看,为什么外国居民不持有国内债券?)第7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许多西方国家,公债的认购者既有居民,也有非居民,因而内债和外债很难区分开来。而在我国,由于资本项目还未放开,外国居民并不能认购我国境内发行的债券,而本国居民也不可认购在境外发行的国际债券,内债和外债是泾渭分明的。第8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表4-1:我国国债的应债来源结构年份个人养老保险基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1981100%1982-199080%20%1991-199375%5%10%10%1994-199575%5%5%10%5%199630%15%20%20%15%199795%1%4%199857%2.5%37%3.5%第9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