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结合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论述青年如何在促进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一、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概述
1.青年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点
青年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它是指青年志愿者自愿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提升社会福祉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这种志愿服务通常以非营利性、自愿性和无偿性为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超过1亿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0亿小时。
青年志愿服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青年志愿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志愿服务活动覆盖了教育、文化、卫生、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青年参与其中。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物资配送等工作,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其次,青年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志愿服务成为新趋势,如网络支教、心理健康咨询等新兴志愿服务形式不断涌现,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青年志愿服务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如“青年之声”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志愿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和交流平台。
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参与救援、物资发放、心理疏导等工作。这些志愿者中有的是来自高校的学生,有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员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此外,在扶贫攻坚战中,青年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活动,为贫困群众带去了希望和改变。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青年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治理、服务社会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2.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1)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正式起步。此后,志愿服务逐渐成为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1亿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亿小时。
(2)90年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志愿服务活动逐渐从城市向农村、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拓展。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希望工程——一帮一”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志愿者参与,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志愿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涵盖了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等多个方面。
(3)进入21世纪,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见证了我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此后,志愿服务在国家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救援和重建工作。此外,志愿服务还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涌现出许多创新项目,如“青年之声”志愿服务平台,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交流渠道。
3.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1)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能够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根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2亿次,这些活动覆盖了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等多个领域,有效促进了社会道德的提升。
(2)青年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物资配送等工作,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维护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超过200万人次。
(3)青年志愿服务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激发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进社会创新和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许多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科技扶贫、科普教育等活动,为提高农村地区科技水平做出了贡献。此外,志愿服务还能够帮助青年人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人在求职时,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些数据表明,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还能为青年人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1.社会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1)社会治理的内涵涵盖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互动与协调。它强调政府、社会组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