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三色笔记
第1章信息化发展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客观性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
无限性
信息来源和信息的发展,没有止境
动态性
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性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不同
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
变换性
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传递性
可以实现时间或空间上的传递
层次性
信息是分等级的
系统性
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
转化性
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
2.信息的质量属性☆☆
信息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
3.信息传输模型☆☆☆
信息传输通常包括信源、信宿、信道、编码器、译码器和噪声等。
4.信息系统及其特性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信息系统的突出特性:开放性、脆弱性和健壮性。
5.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对应关系☆☆☆
6.信息化的核心及内涵☆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信息化内涵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
7.信息化体系☆☆☆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
8.信息化趋势☆☆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主要聚焦在数据治理、密码区块链技术、信息互联互通、智能网联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9.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2)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
(3)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10.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1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具有四大层级: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
(1)网络是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包括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三部分。网络互联实现要素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企业外网和企业内网。典型技术包括传统的工业总线、工业以太网以及创新的时间敏感网络(TSN)、确定性网络、5G等技术。
(2)平台是中枢。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包括边缘层、IaaS、PaaS和SaaS四个层级,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它有四个主要作用:①数据汇聚;②建模分析;③知识复用;④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