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医院是如何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一、组织与管理
1.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
(1)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是医院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步骤。该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信息安全部门、法律部门、临床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旨在统一协调和管理医院内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需具备丰富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理解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委员会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2)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医院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标准和操作流程,监督和评估医院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处理个人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对外协调和沟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医院在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共享个人信息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为了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协同配合。委员会还需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如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技术供应商等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此外,委员会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为医院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2.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是医院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工作。政策应明确医院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目标和责任,涵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销毁等各个环节。政策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确保患者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范围,确保仅收集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其次,规定个人信息的使用规则,限制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个人信息;再次,确立个人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措施,保障信息不被未授权访问或泄露;最后,制定个人信息销毁程序,确保个人信息在不再需要时得到妥善处理。
(3)政策还应包含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处罚措施,以及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医院应定期审查和更新政策,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实际需求。此外,政策应向全体员工公示,提高全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制定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3.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分工
(1)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分工是确保医院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策略。该部门需配备至少3名具有信息安全认证的专业人员,如CISSP、CISM等,以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
(2)在职责分工方面,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和指导医院各部门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例如,某大型医院在2019年对5起内部信息泄露事件进行了调查,涉及部门负责人2人,普通员工8人,均因未按照规定操作导致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医院对涉事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加强了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3)医院临床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也需明确各自的职责。临床部门在收集患者个人信息时,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实现诊疗目的所必需的信息。信息技术部门需负责制定和实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安全措施,确保信息安全。财务部门在处理患者支付信息时,应遵循国家金融信息安全规定,确保支付信息不被泄露。例如,某医院在2020年成功防止了一次针对患者支付信息的网络攻击,得益于严格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
1.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医院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定期对个人信息保护系统进行安全评估。评估过程包括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及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2)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医院首先识别可能威胁个人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如技术漏洞、人为错误、恶意攻击等。例如,某医院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系统多次遭受外部攻击,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极高。随后,医院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3)评估完成后,医院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医院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对于高风险风险,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技术防护;对于中风险风险,制定改进计划,逐步实施;对于低风险风险,进行日常监控,确保信息安全。通过风险评估,医院能够有效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保障患者权益。
2.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1)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是医院个人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旨在有效缓解和消除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