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原则
1.实施背景与意义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美育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美育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和学校美育资源匮乏,美育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美育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美育教育资源,从而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还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影响。美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将有助于推动美育与科技、艺术、体育等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全国中小学美育课程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资源得到丰富,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机会显著增加。预计实现美育课程覆盖率100%,平均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美育教师,全国美育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以某地为例,该地区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2019年至2022年间,美育课程开课率从80%提升至98%,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比例增长20个百分点。
(2)总体目标之二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到2025年,预计全国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分平均提高10分,其中艺术素养得分从原来的70分提升至80分,人文素养得分从原来的75分提升至85分。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测评成绩分别提高了15%和12%。
(3)总体目标之三是促进美育与德智体教融合发展。到2025年,预计全国美育与德智体教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展现出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某小学,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测评中,成绩平均提高了8分,其中美育相关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贡献率达到了30%。
3.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某中学,学校将美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据统计,实施该计划以来,学生的道德素养评分平均提高了15分。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主体、家庭支持的基本原则。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美育资源均衡分配;社会要积极参与美育资源开发和推广,拓宽美育渠道;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创新美育教学模式;家庭要关注孩子的美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美育氛围。以某市为例,政府投资1.2亿元用于美育设施建设和美育教师培训,同时吸引了10多家社会机构参与美育项目,有效推动了美育工作的开展。
(3)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分阶段实施,确保美育工作有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例如,某地区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针对性的美育课程和活动,使得美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该地区学生美育素养测评成绩在三年内提高了20%,美育课程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机构
(1)组织领导机构方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将设立国家层面的领导小组,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由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担任主任,负责制定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监督实施进度、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在地方层面,各省市将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市级教育、文化、财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