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校协同共育工作执行方案7.docx
文件大小:176.48 K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10-14
总字数:约2.62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家校协同共育工作执行方案7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1工作指导思想

(1)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家校协同共育工作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据统计,我国近70%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其中约80%的家长表示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家校活动。

(2)工作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推动家校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例如,某市一所小学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课堂教学,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有效提升了家校合作的质量。该活动实施以来,学生成绩提升明显,家长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家校协同共育工作指导思想还要求,要注重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开展家长培训,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家校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评价体系,确保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以某省为例,该省通过实施“家校共育工程”,使全省中小学家校合作覆盖率达到95%,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工作目标

(1)工作目标旨在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家校合作意识,确保家校双方在教育理念、目标和方法上达成共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确保家校合作的长效性和有效性。

(2)工作目标还包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表现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工作目标还要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具体目标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家校合作,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家校协同共育工作取得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3实施原则

(1)实施家校协同共育工作应遵循平等合作的原则。这意味着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应保持平等地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商讨教育策略。例如,某市一所中学通过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中,有效提升了家校合作的平等性。据统计,参与座谈会的家长满意度达到85%,家校合作效果显著。

(2)家校协同共育工作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通过实施“家庭成长计划”,使95%的家庭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升明显。

(3)实施家校协同共育工作还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要求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科学规划教育活动。例如,某小学通过引入“家校共育课程”,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和学校教学实际,使家校共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该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家庭幸福感均有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设置

(1)家校协同共育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原则。一般而言,可以设立校级、年级级和班级级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校级层面,设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和家长代表等。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家校合作的整体规划、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全校的家校合作工作。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超过80%的学校设立了校级家校合作领导小组,有效提升了家校合作的组织化程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