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德中学2025年秋初三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年级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句子。(10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始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的句子是:,,。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了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4)刘禹锡《酬乐天扬逢席上见赠》中“,”揭示出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
,”(《水调歌头》),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文章好坏,不在长短。古代不少名作,仅只二三十句,而情意无穷,①(qìn)人心脾。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共八十八字,驳成说,立己见,开合有度,层次分明,文字峭拔,言简而意赅。作议论文章,可以学习这种谨言不苟、()的写作态度。
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十四句,情景②(wǎn)然,像一首动人的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童年读过,五十年来,印象鲜明,成为心上的一朵不败的花。
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较苏文,只多四句,它写了陋室的景色,往来的人物,主人的意趣、情操与人格。文末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映③(chèn),“孔子云:何陋之有”,借用成语结穴,④(jiá)然而止,锵然有声。
这些文章,虽然短小,好似得来不费功夫,实在说来,都不是偶然轻易之作。文不在长,但求其立论明确,删空泛字句如芟蔓草;抒情文字要做到情真句美,字已尽而味无穷。
(摘编自臧克家《文不在长》)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④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4分)
(2)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成语。(2分)
《辞海》对该成语释义:极言绘画不轻易用墨,亦用于形容作文、写字不轻易落笔。
(3)文中画线的句子结构不完整,请在恰当位置补写出所缺文字,使句子结构完整,不得改变原意。(3分)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初次阅读整本名著,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以阅读某一部中考必考名著为例写一段话,分享你化解某个疑难的成功经验与获益,启发他们读下去、读完它。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7分)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4.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3分)
5.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题。(15分)
材料一:
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之语。酒尽,各散去。(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材料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6.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B.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C.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D.慎东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子敦亦不与之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