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校园矛盾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
1.预案目的
(1)预案目的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校园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以应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事件。通过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和应急资源调配,确保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纠纷对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校园环境。
(2)本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掌握必要的应急技能,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同时,预案的实施也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公安、医疗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3)此外,预案的制定还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通过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引导师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构建和谐校园,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预案的实施还将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水平。
2.预案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技校、高校等教育机构。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89亿人。近年来,校园矛盾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如2020年1月至12月,全国共发生校园矛盾纠纷事件约5600起,其中涉及学生安全的案件约3200起,涉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约200起。
(2)预案覆盖范围包括校园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师生与家长、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以某市为例,2021年1月至12月,该市共发生校园矛盾纠纷事件1000余起,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占60%,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占30%,其他类型矛盾纠纷占10%。
(3)预案还适用于校园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以2020年为例,我国共发生自然灾害事件约1200起,其中涉及校园的安全事件约50起。预案的适用范围还包括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内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如学生心理问题、线上教学秩序维护等。
3.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1)校园矛盾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的组织机构包括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由安全保卫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应急指挥部是应急处置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协调和指挥调度。指挥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校长和安全保卫处处长担任。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心理疏导组、信息报道组、物资保障组等,各组负责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现场指挥部是应急处置现场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直接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指定一名副指挥长担任指挥长,下设各专业小组,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
(3)安全保卫处作为预案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修订预案,组织预案培训和演练,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负责收集、分析校园矛盾纠纷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协调各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确保现场秩序稳定;
-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指导、监督各部门落实预案要求,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二、信息报告与预警
1.信息收集与报告流程
(1)信息收集是校园矛盾纠纷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步,旨在全面、准确地掌握矛盾纠纷的情况。信息收集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安装校园安全监控设备,对校园内公共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发生;
-建立校园信息员队伍,由班主任、辅导员、宿管员等担任,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设立校园矛盾纠纷举报箱,鼓励师生员工积极举报矛盾纠纷信息;
-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矛盾纠纷风险。
收集到的信息应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包括矛盾纠纷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态发展等,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2)信息报告流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及时性:发现矛盾纠纷后,信息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安全保卫处报告;
-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