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十五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一、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1.1明确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总体目标
(1)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装备升级和服务体系完善,实现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中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例如,在棉花生产中,机械化采摘率要达到90%,在油菜籽生产中,机械化收割率要达到80%。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在玉米生产中,推广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提高收获效率和籽粒质量;在甘蔗生产中,研发推广甘蔗种植、收获和运输机械化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将加强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如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以及无人机等新兴技术在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3)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机械化发展路径。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重点推广小型、轻便、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在平原地区,推广大型、高效、多功能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某省为例,通过实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项目,该项目区经济作物产量提高了20%,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0%,有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1.2制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战略
(1)制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战略,首先需明确战略导向,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具体战略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到2025年,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投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70亿元。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实施机械化发展战略,该地区经济作物产量提高了15%,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8%。
(2)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将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整体效益;三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服务能力。例如,某农业科技企业研发的智能化经济作物种植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播种、施肥、灌溉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30%。
(3)发展战略还将注重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布局。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跨区域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区域间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带动,推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在重点区域率先突破。以某省为例,通过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该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了20%,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1.3明确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重点任务
(1)重点任务之一是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这包括研发适用于不同经济作物的专用机械设备,如高效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以及提升现有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例如,针对棉花采摘环节,重点研发适应性强、采摘效率高的机械,以解决传统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款高效棉花采摘机,采摘效率提升至每小时可达8亩。
(2)第二个重点任务是优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结构。这要求提高国产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同时,推动老旧机械设备的淘汰更新,提高农业机械的整体性能和作业效率。例如,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更新换代老旧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更新换代率已达到60%以上。
(3)第三个重点任务是完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这涉及建立健全农机维修、保养、培训等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作业效率。此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农机服务企业,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机械化服务。以某县为例,通过建立农机服务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农机租赁、维修、培训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机服务难题,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该县农机服务合作社已覆盖全县80%的农户。
二、技术装备创新与研发
2.1加快经济作物专用机械的研发
(1)加快经济作物专用机械的研发,首先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研发适应不同作物特点和地域条件的专用机械。例如,针对油菜籽收获,重点研发适应不同生长环境和收获条件的油菜籽收获机,提高收获效率和籽粒质量。
(2)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专用机械的研发。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