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穴位埋线文档 (148).doc
文件大小:26.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11-18
总字数:约1.61千字
文档摘要

263

快速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

唐红梅,王素娥1,李炜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新医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8

主题词: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埋线疗法

摘要:颈肩肌筋膜炎属中医.肌筋痹.范畴,用快速埋线疗法治疗该病具有见效快、痛苦少、简便易行等特点。采用快速埋线疗法治疗本病,并与采用中药加普威治疗的对照组以疼痛改善情况为指标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999-03/2002-01本院新医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161例。男47例,女114例。平均年龄34.4岁;平均病程(2.17年。纳入标准:(1)有颈肩疼痛的临床症状,局部肌肉紧张,患处有明显压痛,可触及颗粒、索状、结节。(2)患部酸胀、重滞、困倦、疲乏、发麻、痹痛、乏力感、症状遇寒加重、局部得温则适。反复发作,痛甚伴肌痉挛,活动受限。(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多数检验及X线片无特殊。红外线热像仪检查/局部呈现高温或偏低温热图。排除标准:颈椎病、创伤等引起的颈肩疼痛。将16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11例,男32例,女79例;平均年龄34.6岁;平均病程2.16年。对照组50例,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2岁;平均病程2.18年。

1.2方法,(1)治疗组/取穴:阿是穴、天宗、肩外俞、肩中俞、天柱、风门、曲垣、风池。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两臂交叉于颌下,双下肢并拢,枕头垫于前肩胸部,呈头低肩高俯卧位,暴露颈肩背部。术者取穴,均用甲紫标记,用络合碘消毒穴位(直径为3.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将经药物特殊处理的羊肠线1.0~2.0cm投入特制的注射针头内,用快刺法进针。待有酸胀感,上下提插数次,将羊肠线植入穴内,干棉球压针眼0.5min,术后再用络合碘消毒针眼。嘱患者埋线3d内,勿洗澡。15d埋线1次,两三次为1疗程。,(2)对照组:予中药祛风除湿、温经活血剂,水煎服,1剂/d,10剂为1疗程;口服尼美舒利片0.2g,2次/d,饭后服用。

2结果

疗效标准及结果痊愈:颈肩疼痛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阴性,活动自如,追访1年无复发治疗组65例,对照组1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痛处稍有不适,体征转阴,追访半年内无发作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好转: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仍有阳性体征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者治疗组14例,对照组17例。无效:经治疗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8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8.2%,对照组84.10%。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用x2检验,结果x2=11.93,p=0.00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颈肩肌筋膜炎是颈肩部肌肉及其深浅筋膜等结缔组织的炎症,常累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等,属中医痹证范畴。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为肌束短缩、痉挛、僵硬,甚至粘连、纤维化、瘢痕形成。其症状表现与中医病机中的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符合,且与手足太阳经、少阳经密切相关,尤其是手足太阳经。因此,选穴时以手足太阳经为主,辅以手足少阳经穴。埋线疗法是一种针刺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因针刺可刺激经络、穴位,循经感传,以达到通经脉、调气血,从而使痹阻的经脉得以疏通,配合羊肠线植入穴内形成局部慢性吸收,刺激持久,共起温经散寒、活血消肿、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既可加强疗效,又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本文治疗组经快速埋线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2%,对照组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快速埋线对颈肩肌筋膜炎有明显的效果,且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常规相关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