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穴位埋线文档 (65).doc
文件大小:2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11-18
总字数:约1.45千字
文档摘要

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300例

王爱花谷爱英薛红梅

(河南省扶沟县大众医院,河南461300;’修武县妇幼保健院,河南454350)

主题词子宫附件炎/治疗水针方法

1991年2月至1996年8月,我们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埋线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20岁~40岁93例,31岁~40岁164例,41岁一50岁43例;人流术后出现症状者121例,上环后69例,自然流产后54例,正常分娩后56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酸痛,常在月经期、劳累、性生活后加剧,伴白带量增多,月经不调,或有发热。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其中附件增厚92例.合并炎性包块145例,盆腔积液63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分3组:①大肠俞(双)、腰阳关配足兰里(双);②水道〔双)、关元配三阴交(双);③归来(双)、中极配阴陵泉(双)。

2.2穴位注射用l0ml注射器1具,6.5号针头若干。抽取穿心莲注射液4m1,当归注射液4ml,胎盘注射液2~4m1,混匀。皮肤常规消毒后按上述穴位注射,垂直进针,得气后缓慢推注药液。三组穴位交替选用。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2.3穴位埋线①穴位穿线:皮肤常规消毒,局麻,用大弯皮肤针穿以1~2号羊肠线2~3crn,依上述主穴由右穴进针,经中间穴位,从左穴出针,剪掉多余肠线,无菌敷料包扎。②穴位埋线: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将1号羊肠线2cm装人12号腰穿针针头孔内,垂直刺人上述配穴,得气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羊肠线注人穴位肌层,无菌敷料包扎。每次选取一组穴位,隔5~7天再取下一组穴位。

2.4注意事项①埋线深度基本同针刺深度,视病人体质强弱,灵活掌握刺激强度;②腹部穿线时不可过深,以免刺伤腹部器官;③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④有的病人埋线后,局部肿胀疼痛,体倦无力,周身不适,一般不需治疗,3~5日即可消失。

3疗效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均正常;好转: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结果痊俞200例,占66.67%;好转75例,占25%;无效25例,占8.330%

穴位注射1个疗程,埋线1次治愈者40例;

穴位注射2个疗程,埋线2次治愈者89例;

穴位注射3个疗程,埋线3次治俞者?1例。

4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痛经、症痕等范畴。多为湿热下注、毒邪郁阻胞宫经脉所致。治当活血祛癖、清热利湿为主。药用穿心莲清热利湿解毒;当归活血化癖止痛;胎盘健脾益肾,扶正以祛邪。穴取足太阳经之大肠俞,阳明经之归来、水道、足三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之可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关元是任脉的会穴,为人身元气之泉,且是督脉交合之穴,为营气流通的枢纽;中极属任脉,是足三阴之会穴,主胞宫,故刺之能通胞络之痰,清除肿块;配合水道、归来更能助其消散之力;三阴交既能调整肝、脾、肾三阴之经气,也有助于行气血通经脉以利窟阻的消除。羊肠线具有温和持久的刺激经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活动趋于平衡,迅速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改变全身或局部的病理状态,使慢性瘤疾得以复。针、药、线同注经穴,有清热解毒,活血化阔,利湿行气之功,气血通畅则冲任调和,阔去新生,通则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