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探寻附子类方瞑眩反应与患者个体因素之关联及结局洞察.docx
文件大小:32.52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11-24
总字数:约2.39万字
文档摘要

探寻附子类方瞑眩反应与患者个体因素之关联及结局洞察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附子作为一味极具特色与价值的中药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经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附子列为下品,书中记载其具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等功效,为后世医家应用附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附子更是频繁出现,诸多经典方剂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以附子为关键药物,用以治疗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充分彰显了附子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