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手机app食证通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3.1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手机app食证通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

A.预防为主

B.管理与执法相结合

C.透明公开

D.以罚代管

2.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以下哪项不属于追溯制度的内容?

A.食品原料来源

B.食品加工过程

C.食品销售渠道

D.食品消费人群

3.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对采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以下哪项不属于查验内容?

A.食品生产日期

B.食品保质期

C.食品包装完好性

D.食品产地证明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食品添加剂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C.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影响食品本身的品质

D.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任何食品中

5.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时,以下哪项行为是违法的?

A.依法进行检查,并出具检查记录

B.依法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处罚

C.未经许可,擅自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D.对检查过程中获取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6.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用评价内容?

A.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等级

B.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记录

C.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D.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7.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除了?

A.预防为主

B.快速响应

C.信息公开

D.以人为本

8.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除了?

A.客观公正

B.及时有效

C.依法行政

D.隐私保护

9.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已销售的食品,并报告以下哪个部门?

A.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B.消费者协会

C.公安机关

D.卫生健康部门

10.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下哪项罚款?

A.5000元以下

B.10000元以下

C.50000元以下

D.100000元以下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2.食品添加剂可以在任何食品中随意添加。()

3.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等级越高,其产品越安全。()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随意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5.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可以自行处理,无需报告。()

6.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及时、有效,以保障公众健康。()

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自查,确保食品安全。()

8.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处罚时,可以采取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9.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10.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等级越高,其产品越有保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如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3.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4.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论述食品安全监管在保障公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某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方便面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超标重金属,引起消费者恐慌。请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D。预防为主、管理与执法相结合、透明公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而以罚代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理念。

2.D。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主要涉及食品原料来源、加工过程和销售渠道,不包括消费人群。

3.D。食品产地证明不属于查验内容,查验主要针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包装完好性。

4.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影响食品本身的品质,且不能用于任何食品中。

5.C。未经许可擅自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是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进行。

6.D。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主要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等级、违法违规记录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7.C。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8.D。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及时有效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但不需要特别强调隐私保护。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