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信息化社会;12.1信息化与中国;将上述定义推广开来,我们理解信息化的概念需要把握4个方面:
1.信息化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
2.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现象。
3.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化人才、信息法规建设、信息意识和教育水平。
4.从信息化涉及的社会层面来说,信息化包括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
从信息化的层次看,信息化可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五大类。
从信息化的经济行为主体看,信息化又可分为政府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
从信息化的覆盖范围看、信息化还可分为国家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它包含两层意思:
(1)产品所含各类信息、知识的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
(2)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人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1)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它具体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加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是现阶段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它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
(2)又被称为行业信息化:是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
(3)从市场角度看,行业信息化实际上是各行各业实现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过程。行业信息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它是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营销等组成一个更大的信息集成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实现的近期目标??
;
它是指包括经济、商务、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资源,由此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拓展人们活动时空的过程。
;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
2.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
3.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
4.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
6.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
7.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
8.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2.推行电子政务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4.推进社会信息化
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1.经济结构
信息时代的经济结构将从以工业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产业为中心。
2.社会结构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并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方式。
3.文化结构
由于信息环境多元化,网络时代的文化结构从中心文化转向多元文化。;12.1.6国家信息化指标
;12.2信息产业-信息化社会的引擎;狭义的提法:
信息产业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与计算机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了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
广义的提法:
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收集、存储、检索、组织加工、传递信息有关的产业。除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外,还包括信息传播报道业(如印刷出版、广播电视、咨询服务业等),信息流通业(如电信、邮政等),知识生产业(如教育、科研等),信息存储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一大批相关产业。;
1.美国的信息产业分类;2.欧洲联盟的信息产业分类;3.日本的信息产业分类;4.中国学者的信息产业分类;5.北美行业分类
(1)包括三种类型:
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
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以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
处理数据的行业。
(2)根据这一定义将信息产业划分为四个行业:
出版业
电影和录音业
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
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1.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
2.科技创新含量高
3.知识、智力、技术密集
4.高投入、高风险
5.增长快、变动大
6.高度渗透性
7.高度增值性
8.高度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