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御教育研究
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方法及其应用
口王娟
摘要:图像学是艺术史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自出现以来,图像学不断发展完善,被逐渐运用在美术、文学、绘画、音乐、
建筑等众多领域。该文以汉代画像石、北宋山水画与准阳民俗舞蹈“担经挑研究为例,阐述图像学方法不仅能帮助研究者有序、有据
地理解绘画、舞蹈等艺术,而且能提示研究者通过艺术作品中细微的变化,思考其风格的转变与思想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图像学理论
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者理性、系统、深入地观照艺术史,提高个案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弥补文献的不足,但也要避免穿凿附会
而陷入本末倒置的案白。
关键词:图像学艺术史价值局限
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方法论,其与学术思考的角度、研究目的相关,使
用的方法不同、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深度也不同。所以,方法论既是学术研究的
视角和途径,又是学术研究的对象。图像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艺术史研究领域不断
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图像学既是研究的范畴,又是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的目的。“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图像学方法解决艺术史问题,需要先对图像学有较为清晰
的认识。
一、图像学理论的发展与译介
在艺术史中,意象的出现极为重要,它使艺术具有了比画面本身更深刻的内涵和更
丰富的审美意蕴。这类具有典型象征意味的艺术图形或形象是支持图像学研究的前
提。在人类早期的审美活动中,“寓意于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中国画中的山水,古诗
中的兰草、珠帘,以及帛画中的伏羲女娲像(图1)等。
在图像学发展的过程中,“Iconography和“Iconology两个概念曾被混淆。在如今
的研究中,学者基本认同将“Iconography译为“图像志”,而将“Iconology译为“图像
学”。图像志是一门将艺术品中的象征物、主题、题材等加以鉴定、描述、分类、解释的学
科。而图像学则调查、解释艺术品的整体意义,特别是在文化史的大背景中提取、揭示种
种特殊的思想内涵。
刘伟冬在《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概念、内涵、谱系及其在中国学界的传播》中
较详尽地描述了西方图像学的发展,将西方图像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图像志、
传统图像志、现代图像学和后现代图像学。早在古罗马时期,老普林尼就在《自然史》
中关注到了图像主题。但自觉地系统构建图像与象征对象,则要到中世纪后期至文艺复
兴早期。“在16世纪时,随着供艺术家与鉴赏家使用的解释不同的主题与寓意性的象征
的图像志手册出版,图像志变得更为系统化了。2
18至19世纪是传统图像志的发展时期。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试图通过古
代文献对古典世界哲学、宗教和习俗的描述丰富其内在含义。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
提供了与古代模式更紧密的寓言形象,并由此取代了16世纪理切萨雷·理帕撰写的《图
像学》。20世纪初,以欧文·潘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现代图像学学者将图像志研究发展为图
像学—一即对艺术品母题的象征意义进行全面的、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