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图像的简单处理丨说课稿-2019-2020学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精品课堂(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精品课堂专题10——图像的简单处理。内容包括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存储和图像的简单编辑操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对图像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2.增强学生计算思维,通过图像编辑操作,理解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强化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学会在图像处理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图像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式等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和特性。
-图像的获取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通过截图、扫描、拍照等方式获取图像的技巧,以及不同获取方式的适用场景。
-图像编辑操作:强调图像裁剪、旋转、调整大小、颜色校正等基本编辑操作,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工具。
2.教学难点:
-图像分辨率与质量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分辨率对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的双重影响,以及如何根据需要调整分辨率。
-图像颜色模式转换:难点在于掌握不同颜色模式(如RGB、CMYK)之间的转换,以及转换后的图像在打印和显示上的差异。
-图像编辑软件的使用: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快速上手并熟练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或GIMP等,进行复杂编辑操作。
-图像版权与道德规范:难点在于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图像,尊重他人版权,并在图像处理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投影仪、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图像素材库、在线图像处理教程、相关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实物教具(如手机、相机等)、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PPT和视频,要求学生预习图像的基本概念和获取方法。
-设计预习问题:例如,“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图像?图像分辨率对图像质量有何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确保学生预习充分。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和视频,理解图像的像素、分辨率等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对图像获取和分辨率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引出图像分辨率的重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图像编辑操作,如裁剪、旋转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使用图像编辑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图像编辑的原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图像编辑操作,体验技能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操作中的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编辑的基本原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实践,让学生掌握图像编辑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图像编辑项目,如制作个人相册封面。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教程,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个人图像编辑项目。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图像处理的高级技巧。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像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介绍图像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如图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