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业互联网发展展望《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业互联网系列课程6.3工业互联网的产业人才现状《工业互联网基础》
目录产业人才需求02工业互联网人才分类01《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业互联网系列课程
工业互联网人才分类工业互联网人才,是指具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领域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工业互联网相关工作并作出贡献的人。工业互联网人才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资源。工业互联网人才主要包含工业互联网规划研究型人才、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和工业互联网运营管理型人才三大类。
工业互联网人才分类工业互联网从职业岗位角度可以分为技术研发岗位、工程实施类岗位、运维管理类岗位、业务应用类岗位。
目录产业人才需求02工业互联网人才分类01《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业互联网系列课程
产业人才需求1.人才现状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在出台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时将人才作为重要的保障支撑要素,对人才工作提出了简要的工作任务,如《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对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时间发布单位政策名称政策内容2020年3月人社部、国家统计局
关于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将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纳入新职业2021年9月人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表6.1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
产业人才需求时间发布单位政策名称政策内容2021年3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新设“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专业代码460310)、“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10214),将原有的“工业网络技术”专业调整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10211),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中,新设“工业互联网工程(专业代码260307)”、“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代码310211)”等专业,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中,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的自动化类、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中的计算机类均分别设置了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社部、教育部纷纷在新工科、工匠、助力制造业转型、产教融合、职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中提及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工作,并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省部级培训、高级研修班和境外培训等工作。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将人才标准做为重要模块纳入到《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2021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3.0》将人才标准工作纳入到《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3.0》表6.1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续上表
产业人才需求虽然已有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出台并落实,但企业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仍然遇到了人才需求不匹配、人才质量不满足、留不住人等问题。经研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多向针对人才的政策刚刚出台,人才培养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各企业用人岗位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求。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
产业人才需求目前各工业互联网相关岗位及能力要求,仅能参考2020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其中涉及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边缘计算、平台、工业大数据、安全、应用、运营等八大方向41个岗位,并从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工程实践等四个维度规范了每个岗位的能力要素。工业互联网需要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逐渐不能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人才培养挑战,它将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以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
产业人才需求随着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构成情况,可看出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以企业为主其中工业制造企业(含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比接近70%,信息通信企业和安全企业约占20%,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及投融资机构等约占10%。这一数据反映出,尽管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多方面参与的生态系统,但工业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是其中的核心力量。然而,与工业企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总体数量相比,专门从事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不足千分之一。这表明工业互联网领域仍有巨大的增长和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2.人才需求
产业人才需求企业在招聘工业互联网人才时,主要以社招为主。在众多的工业互联网招聘岗位中,企业对于技术研发应用与实施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