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数据的分析与建模第二章构建关系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究竟是怎样构建的呢?它的构建需要经历四个基本过程:1、数据的收集与分类;2、建立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3、将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4、创建数据库。2.1.1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要想建立数据库,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收集相关信息,获得原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一、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就是利用外部设备,将时间上或空间上分散的数据收集起来的过程。二、数据的分类对于已经收集好的、建立数据库的各种信息,我们都是按照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分类存放的。通常的方法是将数据按照人、事、物来进行分类存放,作为最基本的数据。任务1: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设计一张报名
表,研究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信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将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需要的数据分为三类:(1)有关参赛选手的信息,如:参赛选手的姓名、性别、学校名称、电子邮箱等;(2)有关参赛作品的信息,如:作品名称、作品类别、作品大小等;(3)有关参赛学校的信息,如:学校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任务2:报名材料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数据信息?你是怎么进行划分的?最后,“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所需的基本数据分为三类:(1)有关参赛选手的信息,如:选手编号、姓名、性别、学校名称、学段、电子邮箱、备注;(2)有关参赛作品的信息,如:作品编号、作品名称、作品类别、作品链接、作品大小、备注;(3)有关参赛学校的信息,如:学校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备注。2.1.2数据的抽象描述数据描述,从客观事物到抽象概念再到计算机的存储方式,实际上涉及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机器世界(数据模型)用户的观点机器的观点数据的抽象过程问题1:划分三个世界有何意义?划分三个世界反映了数据管理过程中研究分析数据的过程与方法。我们总是先看到现实世界的事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提供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或在不同情况下提取的信息、看到的特征会不同;然后根据用户问题的需要对客观世界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文字符号等把事物本身的特征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表达出来,形成概念模型;再考虑如何把这些概念模型的数据信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存储在机器上,以便通过机器实现数据管理。概念模型在机器世界中的数据化表示,就是数据模型。问题2:请把教材中“数据的抽象描述”部分
出现的名词术语找出来?三个世界的术语对照对象特征总体关系特征事物及其联系实体属性实体集键概念模型记录字段文件关键字数据模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任务3、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数据信息中,
包括了哪些实体,它们分别是什么?各
具有哪些属性?实体属性参赛选手选手编号姓名性别学段电子邮箱参赛学校学校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参赛作品作品编号作品名称作品类别作品链接作品大小2.1.3概念模型与E-R方法一、实体集之间的联系(1)一对一联系(1:1)实体集A中每个实体至多和B中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2)一对多联系(1:n)实体集A中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都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3)多对多联系(m:n)实体集A中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都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正校长担任学校11学生所在班级n1图书借阅日期mn(1)(2)(3)任务4、观察下表实体集间的联系,完成下表。实体联系学校-正校长一对一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顾客-商品读者-图书班长-班级运动员-比赛项目老师-学生任务4、观察下表实体集间的联系,完成下表。实体联系学校-正校长一对一学校-学生一对多老师-家长多对多顾客-商品多对多读者-图书多对多班长-班级一对一运动员-比赛项目多对多老师-学生多对多二、E-R模型与E-R图实体-联系模型,也称实体-关系模型,简称E-R模型。是概念模型表示方法中最为著名,最为常用的。E-R图包括三个图素:(1)实体集:用矩形框表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