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测试规范
目录
TOC\o1-3\h\z1.目的1
2.适用范围1
3.定义1
4.测试工作职责2
5.测试流程2
6.测试阶段3
6.1单元测试3
测试对象3
具体要求3
进入准那么4
主要内容4
退出准那么4
应提交的文档5
6.2集成测试5
测试对象5
具体要求5
进入准那么5
主要内容5
退出准那么6
应提交的文档6
6.3确认测试6
测试对象6
具体要求6
进入准那么6
主要内容7
退出准那么7
确认测试应提交的文档7
6.4系统测试8
测试对象8
具体要求8
进入准那么8
主要内容8
退出准那么9
应提交的文档9
7.测试用例的选择9
7.1设计测试用例的根本原那么9
7.2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9
7.3测试用例的说明9
8.对缺陷的管理9
8.1对缺陷(BUG)的定义9
8.2对缺陷(BUG)的管理10
1.目的
在策略和方法上说明方案、管理测试活动,指导测试进行,以发现硬件的错误,验证硬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说明书和硬件设计说明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硬件产品的各个测试阶段。读者是所有的硬件测试人员及与测试相关的人员。
3.定义
编号
名称
定义
1
单板测试
对可以单独测试的硬件单板局部所进行的测试。
2
硬件系统测试
对由单板组合成的模块,子系统或系统进行的测试。
3
硬件平台测试
硬件系统上集成单板软件系统的测试。
4
进入准那么
开始测试必须具备的环境和条件。
5
退出准那么
标志测试完成时需要的环境和条件。
6
测试方案
它表达了对于预定的测试活动将要采取的途径。典型的方案中包括:标识要测试的工程、要完成的测试、测试进度表、人事安排要求、评价准那么,以及任何临界的要求的临时方案。
7
测试信号
测试信号是为了实施一次测试而向被测系统提供的输入信号、操作或各种环境设置。测试信号控制硬件测试的执行过程,它是对测试大纲中的每一个测试工程的进一步实例化。
8
测试报告
描述对系统或系统部件进行的测试行为及结果的文件。
9
白盒测试
也叫“结构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透明的盒子。根据硬件内部逻辑结构选择测试信号,通过在不同点检查信号状态,确定实际的信号波型或状态是否与预期的一致。
10
黑盒测试
也叫“功能测试”,把测试对象当作一个黑盒子,不管它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检查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1
性能测试
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在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性能。
12
可靠性测试
对系统需求说明书中可靠性的要求的测试,
13
环境测试测试
检验系统在环境适应性上是否到达测试标准要求。
14
配置测试
验证系统的配置组合能力。
4.测试工作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良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硬件设计到达设计要求的作用。
单板开发组负责单板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同时为硬件系统测试提供配合和支持,具体包括实施完成单板测试方案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单板测试、完成单板测试报告,交付单板硬件,配合硬件系统测试。
硬件系统开发组负责硬件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同时为硬件平台系统测试提供配合和支持,具体包括实施完成硬件测试方案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系统测试、完成硬件测试报告,交付硬件系统。
测试组负责整个硬件平台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实施完成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和交付测试,单板软件组配合硬件平台测试工作。具体包括完成硬件平台测试方案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完成硬件平台测试报告。
5.测试流程
测试需求在工程启动时给予说明。
测试开始时,应该完成测试方案。
测试开始后,由于测试情况有变化,可能导致测试方案文档内容的变化。如果文档内容有明显变化,必须在文档中添加变更历史来记载这些变化。
单板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硬件平台系统测试以及测试的其它阶段,均涉及如下活动:
测试方案:对测试方法和资源的分配进行方案,参见《测试方案》模板;
测试设计和开发:详细描述各个测试阶段的测试方法,特别是测试信号的设计,参见《测试方法说明》,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方案执行测试过程,决定测试工程是通过/失败;
测试报告:记录测试结果和测试问题,参见《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评估:按照测试标准评价测试系统。
6.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和硬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
开发阶段
单板测试
硬件系统测试
硬件平台系统测试
需求分析
建立测试方案
概要设计
建立测试方案
更新测试方案
详细设计
建立确定测试方案
更新确定测试方案
更新测试方案
实现
设计开发测试设备、执行测试
设计开发测试设备、执行测试
确定测试方案、设计开发测试设备
测试
执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