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2.千里始定下--flash入门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中“2.千里始定下——Flash入门”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节课将重点介绍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动画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Flash的使用技巧,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软件界面布局、工具栏使用、元件的创建与编辑。
例如,如何使用“选择工具”选择元件,如何使用“变形工具”调整元件大小和角度。
-简单动画制作:掌握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让一个元件按照预设路径移动,或者制作一个补间动画,实现元件的平滑过渡效果。
2.教学难点
-Flash中的时间轴概念:理解帧、图层、场景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和关系。
学生难点在于如何合理组织时间轴,以及如何在不同图层上安排元件和动画。
-动画属性的详细设置:包括动画的速度、缓动效果、旋转等属性的调整。
学生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设置动画属性以达到预期的动画效果,例如,如何设置补间动画的缓动效果,使得动画在开始和结束时更加自然。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Flash动画制作软件
-硬件资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Flash教学素材库、教学案例
-教学手段:课堂演示、学生实操、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Flash动画作品,如一个跳跃的球或飞舞的蝴蝶,引发学生对Flash动画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打开Flash软件,介绍软件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箱、时间轴等基本组成部分。
-演示如何创建一个新的Flash文档,并介绍元件的概念。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如何使用“选择工具”和“变形工具”编辑元件。
-演示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接着,演示补间动画的制作,重点讲解动画属性的设置。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完成动画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制作一个元件沿着特定路径移动的动画?”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
-学生再次操作,尝试制作路径动画,教师继续巡回指导。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制作一个包含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简单故事。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新文档、使用工具箱、编辑元件等,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
2.理解了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制作出基本的动画效果,如元件的移动、缩放、旋转等。
3.学会了在时间轴上组织动画,能够合理使用帧、图层和场景来构建动画,提高了动画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4.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设置动画的属性,如速度、缓动效果等,使动画更加自然和生动。
5.学生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独特的动画作品。
6.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能够有效地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
7.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更加愿意探索和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8.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制作出具有故事性的动画作品,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