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仪器分析及实验教学大纲.pdf
文件大小:286.62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1-14
总字数:约1.79万字
文档摘要

《仪器分析及实验》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仪器分析及实验

(英文):InstrumentalAnalysisandExperiments

课程代码:0801035B

课程性质:选修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48(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下册(第六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第三版)》,胡劲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仪器分析教程(第二版)》,叶宪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分析化学下册(第六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5.《仪器分析习题集》,黄建梅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发展和趋势;学会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并

掌握各类方法的特点。【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2.掌握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分析法中各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

特点及应用。能够从被测物性质,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应用整合各类方法,

建立合理的仪器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1

3.培养严谨的科学学风和坚实的唯物主义思想,为胜任中学化学教学打下坚

实基础。学会并实践在学习中进行初步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果。【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4.结合仪器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

教育和引导。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小组实验学习的作用,既能

独立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更好

的沟通,领会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1学科素养(H)3.3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

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

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1具有基于科学素养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教学能力(H)4.3具有教学改革意识;

课程目标2

学会反思(L)7.2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极的教

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8.1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掌握建构学习共同

体的各要素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

8.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体验观摩、合作研究等集体

课程目标3沟通合作(L)

活动;

8.3掌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能,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

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