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河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3单元第10课《风景别样美——图片的插入与设置》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风景别样美——图片的插入与设置》。内容涉及Word文档中图片的插入、调整大小、设置环绕方式等操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Word文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将复习并巩固文档的基本操作,如插入文本、设置字体等,同时学习图片的插入与设置,提高文档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图片的插入与设置,学生能够理解多媒体信息在文档中的应用,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发展计算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美化文档,激发数字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文本的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他们能够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具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在使用软件进行创作和设计时。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图片插入和设置操作较为陌生。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动手实践,通过操作来学习新技能;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图片插入与设置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图片格式和插入方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操作失误;二是对于图片的调整和排版缺乏审美观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感到挫败,影响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尝试,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MicrosoftWord2010/2013/2016/Office365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连接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Word操作指南文档、图片素材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示范操作视频、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精美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特点和美感。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插入到文档中的吗?它们是如何被设置得如此美观的呢?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入和设置图片,让我们的文档更加生动有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图片插入:讲解图片插入的方法,演示如何从文件夹中选择图片并插入到文档中。
2.图片调整:介绍图片大小的调整方法,演示如何通过拖动图片边缘来改变大小。
3.图片环绕:讲解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演示如何设置图片环绕在文字周围。
4.图片格式:介绍图片格式的调整,演示如何设置图片的边框、阴影等效果。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大小和设置环绕方式。
2.教师巡视: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插入图片后,如何调整图片的位置?
2.学生回答:通过拖动图片来调整位置。
3.提问:如果想要让图片在文档中居中显示,应该怎么做?
4.学生回答:选中图片,点击“格式”选项卡,选择“居中”对齐方式。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插入图片对文档的美观度有什么影响?
2.学生回答:插入图片可以使文档更加生动有趣,提高阅读体验。
3.教师提问:在插入图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学生回答:注意图片的格式、大小和环绕方式,以及图片与文字的协调性。
5.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插入图片确实可以使文档更加美观,但也要注意图片与内容的关联性。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优点。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插入和设置图片方面的心得体会。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插入和设置图片,提高了文档的美观度。
2.学生回顾: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插入和设置图片的方法。
3.教师拓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文档编辑中。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片素材库:收集不同风格、主题的图片,用于学生在后续文档创作中的参考和灵感来源。
-Word高级技巧教程:提供Word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