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十课Windows桌面及窗口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十课Windows桌面及窗口说课稿
教学内容
本节课属于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课程,内容为第十课“Windows桌面及窗口”。教材内容主要包括:Windows桌面组成、窗口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的使用、任务栏的基本操作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能力。通过学习Windows桌面及窗口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态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信息技术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使用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但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本班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较好,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表现突出,能够较快掌握新知识;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脑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更多指导。
2.知识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电脑,对Windows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具体到桌面及窗口的操作,仍需教师系统讲解和示范。
3.能力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新知识,而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指导。在操作技能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4.素质方面: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有待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使用电脑时存在不良习惯,如频繁切换窗口、随意关闭程序等。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Windows桌面及窗口的操作不熟悉,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使用电脑进行其他学习任务时的效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每台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2.课程平台:学校信息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教师在线答疑。
3.信息化资源:Windows操作系统的演示视频,用于展示桌面及窗口的基本操作步骤。
4.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操作演示;教师用电脑,用于实时操作演示和与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大家还记得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很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计算机的使用,重点来了解一下Windows桌面及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Windows桌面,引导学生观察桌面组成:“同学们,请大家看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Windows桌面,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学生观察并回答:“桌面有任务栏、快捷方式图标、回收站等。”
3.教师进一步讲解:“桌面是操作系统的入口,我们可以在桌面上添加常用程序的快捷方式,方便我们快速打开程序。”
4.教师讲解窗口的基本操作:
a.展示一个打开的窗口,引导学生观察窗口的组成:“同学们,请大家看这个窗口,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b.学生回答:“窗口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等。”
c.教师讲解窗口的基本操作,如最小化、最大化、还原、移动、调整大小等。
d.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教师讲解桌面图标的使用:
a.展示桌面上的一个图标,引导学生认识图标:“同学们,这个图标是什么意思?”
b.学生回答:“这是‘我的电脑’图标,可以打开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c.教师讲解图标的操作,如双击打开、右键菜单等。
d.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教师讲解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a.展示任务栏,引导学生观察任务栏的组成:“同学们,请大家看这个任务栏,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b.学生回答:“任务栏有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系统托盘等。”
c.教师讲解任务栏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开始菜单、切换程序、调整任务栏大小等。
d.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打开自己的电脑,按照我刚才讲解的方法,尝试自己进行桌面及窗口的基本操作。”
2.学生进行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