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沪科版必修说课稿:3.2.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沪科版必修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主要内容包括: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的格式与技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电子邮件的集成与交流,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使用等,但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电子邮件的深入使用和邮件的格式规范掌握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邮件客户端的操作感到陌生,缺乏有效的邮件管理技巧。在素质方面,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待加强,对于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的认识不足。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网络资源但不注重信息安全的问题,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无法合理安排邮件处理的时间,导致邮件堆积,影响信息交流的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本节课的教材《信息技术》沪科版必修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电子邮件相关的操作步骤图示、邮件格式规范示例、电子邮件安全知识等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验器材:配置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如Outlook、Foxmail等,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邮件发送和接收的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邮件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电子邮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网络通信知识。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通过哪些方式来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有哪些优缺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子邮件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通信方式,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优点。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发送与接收、格式与技巧。
2.讲授新知(20分钟)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邮件的定义、特点、应用场景等。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讲解电子邮件的发送流程、接收流程,以及如何设置邮件账户。
-电子邮件的格式与技巧:介绍邮件的基本格式、邮件标题的编写、邮件内容的组织、附件的添加等。
-教师演示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操作,并邀请学生进行实践。
-讲解电子邮件的安全知识,如防范垃圾邮件、防止邮件泄露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电子邮件发送与接收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邮件发送与接收的演示,其他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练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给予解答。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子邮件的重要性和使用技巧。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电子邮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子邮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我们要学会正确、高效地使用它。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课后练习:请每位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电子邮件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信息交流。
2.收集一篇关于电子邮件安全使用的文章,了解防范措施。
3.撰写一篇关于电子邮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的短文。
-教师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电子邮件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此材料,学生可以了解电子邮件从诞生到现在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对社会信息交流方式的影响。
-《电子邮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探讨电子邮件在商务、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交流需求。
-《电子邮件写作技巧》:介绍如何撰写专业、有效的电子邮件,包括邮件的格式、语言表达、邮件标题的重要性等。
-《网络安全知识》:讲解电子邮件安全的重要性,如何防范病毒、钓鱼邮件等网络安全威胁。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了解各自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