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说课稿九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4.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实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简单的文字处理等。但对于高级的计算机应用,如编程、网页设计等,知识储备相对较少。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对计算机应用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动手实践,通过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理论学习,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讲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编程思维的建立,对于从未接触过编程的学生来说,理解编程逻辑和编写代码是一个挑战;二是软件操作技能的提高,不同软件的操作方法多样,学生可能难以快速掌握;三是信息素养的提升,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提升。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计算机应用概念。
2.设计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软件应用,如文档编辑、图片处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入项目导向学习,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小型项目,如设计简单的个人博客或制作班级宣传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如PPT演示、在线资源链接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对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的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
(教师)很好,大家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今天我们就将深入探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硬件基础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硬件基础。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图。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学生)...
(教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大家亲手组装一台计算机。
2.操作系统入门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
(学生)...
(教师)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请大家跟随我的演示,一起操作一下。
3.文字处理软件
(教师)文字处理软件是计算机应用中最为常用的软件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编辑、排版和打印文档。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Word。
(学生)...
(教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MicrosoftWord的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演示,尝试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档编辑。
4.电子表格软件
(教师)电子表格软件主要用于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Excel。
(学生)...
(教师)了解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和编辑电子表格。请大家跟随我的演示,一起操作一下。
5.演示文稿软件
(教师)演示文稿软件主要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展示信息。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常用的演示文稿软件——MicrosoftPowerPoint。
(学生)...
(教师)了解了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请大家跟随我的演示,一起操作一下。
三、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指导,尝试完成以下练习。
1.使用MicrosoftWord编辑一份个人简历。
2.使用MicrosoftExcel创建一个简单的预算表。
3.使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
(学生)...
四、课堂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