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说课稿三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关于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格式化、打印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相联系,通过回顾和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进一步学习Word文档的高级应用。教材章节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计算思维,并在实践中锻炼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为未来信息时代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Word文档的创建与保存。学生需掌握如何启动Word、创建新文档、保存文档的基本操作步骤,确保能独立完成文档的初步创建和保存。
-重点二:文本的编辑与格式化。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文本选择、插入、删除、复制、粘贴等编辑操作,以及字体、段落、页眉页脚等格式化技能。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文档排版布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页边距、分栏、页眉页脚等排版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美观的文档布局。
-难点二:样式和模板的使用。学生可能对样式和模板的功能和应用不够熟悉,难以在文档中正确运用,以达到一致和专业的格式效果。
-难点三:表格和图片的插入与编辑。学生可能对表格的创建、编辑以及图片的插入、格式化处理存在困惑,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示范操作,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
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文档编辑、排版和格式化。
4.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文档编辑的实时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5.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如文档编辑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份精美的简历模板,提问学生如何使用Word制作类似的简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制作简历时需要考虑哪些排版和格式化要素。
3.引出主题:宣布本节课将学习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编辑、格式化和打印。
**讲授新课(20分钟)**
1.Word文档的创建与保存(5分钟)
-讲解如何启动Word、创建新文档、保存文档的基本步骤。
-实时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文本的编辑与格式化(10分钟)
-讲解文本选择、插入、删除、复制、粘贴等基本编辑操作。
-讲解字体、段落、页眉页脚等格式化技能。
-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格式化效果。
3.排版布局(5分钟)
-讲解页边距、分栏、页眉页脚等排版概念。
-展示排版前后的对比效果,强调排版的重要性。
-学生尝试调整文档排版,教师指导。
**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资料,独立完成文档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
-教师提供反馈,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份专业且美观的文档。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将文本设置为居中对齐?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教师提问:如何调整页边距?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操作。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使用样式来快速设置文档格式?
2.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操作。
3.教师提问:如何插入页码?
4.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操作。
5.教师提问:如何使用表格制作简历?
6.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操作。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遇到的困难。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尝试使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或学习笔记。
**用时**: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Word高级功能:介绍Word中的邮件合并、宏、文档保护等功能,帮助学生了解Word的更多高级应用。
-表格制作技巧:提供表格设计、公式计算、数据排序和筛选等技巧,增强学生对表格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图片和图表的插入与编辑:介绍如何插入、编辑和格式化图片以及图表,提高文档的视觉效果和数据分析能力。
-多媒体元素的使用:讲解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丰富文档内容。
-网络资源:介绍在线模板库、字体资源、图片素材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