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14课《上网玩游戏(二)》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材:《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14课
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安全上网、文明游戏,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类型和特点,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提高信息辨别和筛选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培养文明上网、健康游戏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如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访问不明来源的链接等。
②掌握文明上网的基本准则,如尊重他人,不发布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等。
③学会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平衡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②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网络诱惑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图片、文明上网规则图表、以及适合儿童的网络游戏介绍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好电脑或平板电脑,确保网络连接稳定,用于演示和互动学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网络安全经验和游戏心得;在教室一角布置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网络游戏截图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上节课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如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文明上网的准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网络诈骗、沉迷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实用性。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网络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应对的经验。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安全浏览器上网,选择合适的网络游戏,并记录游戏时间。
-教师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网络安全、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网络游戏的分类和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展示网络游戏截图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为什么?
-回顾上节课的网络安全知识,如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
2.新课呈现
-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强调网络世界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介绍文明上网的准则,如尊重他人、不发布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等。
-通过实际案例,如网络诈骗、沉迷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实用性。
3.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安全浏览器上网,选择合适的网络游戏,并记录游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
-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网络安全、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网络游戏的分类和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病毒防范、隐私保护、网络诈骗等,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演变,激发他们对网络世界的兴趣。
-网络游戏类型与特点:分类介绍网络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RPG)、动作游戏(ACT)、益智游戏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和适合人群。
-信息素养教育:探讨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如何提高信息检索、评估、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网络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