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ADDINCNKISM.UserStyle《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3023D06005
开课单位
国际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计算机科学导论
(英文)IntroductiontoComputerScience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
先修课程
无
适用专业(类)
软件工程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知识的入门课程,是本专业(类)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是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使学生清楚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学习计算机系统安全法律规章、职业道德以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及软件开发领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抽象、建模、算法、系统、软件开发等基本思维方法。对与专业相关的简单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2: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法律规章、职业道德以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和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3: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并能够进行文献分析,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热点和趋势。
课程目标4: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各角色的责任,能够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1
0.1
2-1:求学能力;2-5:创新能力;3-2:创新意识;3-3:职业素养;3-4: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2
0.1
2-3:信息获取能力。
课程目标3
0.1
2-6:组织协调能力;3-4: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4
0.1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和目标驱动教学方式。在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指导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过程作为教学任务和目标,用一个个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来引导学习,使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完成阶段性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原则及分析方法,逐步建立软件工程整体概念,培养创新、团队合作、文献检索以及软件开发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
(二)教学难点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计算思维、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计算机发展简史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了解著名的计算机企业;了解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学术组织、学术刊物、计算机奖项。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
掌握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
讲授
课程目标1-4
3
计算机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掌握基本的数据表示、数据存储技术。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4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实例、形成与发展;掌握并灵活运用总体设计的原理和启发规则;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基本的互联网技术。
4
讲授
讨论
课程目标1-4
5
程序设计知识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知识,了解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基本知识。理解抽象、建模、算法等基本的计算思维方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设计常用的工具;掌握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方法。
4
讲授
演示
课程目标1-4
6
软件开发知识
了解数据库原理及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了解软件维护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7
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机安全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法律规章与职业道德,掌握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