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获取互联网资源(说课稿)-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浙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7.11获取互联网资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结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浙教版)》教材,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互联网资源获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工具,有效筛选和评估网络信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为构建和运用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互联网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善于团队合作。
3.学生在获取互联网资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搜索技巧不熟练,难以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评估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在信息检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网络安全问题。针对这些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浏览器、搜索引擎、下载工具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资源获取相关教材、案例资料
-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分组讨论、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使用等。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获取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互联网资源获取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搜索、分类导航、高级搜索等;
(2)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如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搜索、使用空格分隔关键词等;
(3)介绍评估网络信息的方法,如查看网页来源、核实信息真实性等;
(4)强调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生不访问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不明文件。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给出几个实际搜索任务,让学生现场操作,练习所学知识;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搜索经验,分享搜索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获取互联网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网络安全。
5.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后进行一次互联网资源搜索实践;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互联网资源获取的心得体会,下节课分享;
(3)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何提高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评估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互联网资源获取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关键词搜索、分类导航、高级搜索等技巧,在互联网上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2.提高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学生在课后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如精确搜索、分隔关键词等,提高搜索效率。
3.增强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评估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虚假信息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
4.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学生在获取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网络安全规定,不访问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不明文件,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5.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搜索经验,分享搜索技巧,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6.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实践和撰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和探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7.提升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构建和运用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8.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定期获取互联网资源、整理信息、评估信息的好习惯。
9.拓展知识面:学生在课后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索互联网资源,拓展了知识面,丰富了学习内容。
10.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后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互联网资源获取方法
-重点知识点:关键词搜索、分类导航、高级搜索
-重点词汇:搜索引擎、关键词、分类、高级搜索选项
②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重点知识点:精确搜索、分隔关键词、搜索结果排序
-重点词汇:双引号、空格、搜索结果、排序
③网络信息筛选与评估
-重点知识点:信息来源核实、信息真实性判断、信息相关性评估
-重点词汇: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