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课《绚丽舞台--初识VB》-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绚丽舞台--初识VB》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绚丽舞台--初识VB》。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VB的基本概念、界面及功能,为后续学习VB编程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信息意识:通过学习《绚丽舞台--初识VB》,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运用VB编程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形成计算思维。
3.提高信息社会责任: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他们可能接触过一些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循环和条件语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九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编程这种创造性的活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已有一定基础,能够接受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学生中存在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喜欢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有的偏好理论学习,还有的喜欢通过小组讨论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绚丽舞台--初识VB》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对编程语言和逻辑思维的陌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代码结构和逻辑关系。
-编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调试。
-初次接触VB编程环境,可能不熟悉各种工具和功能的使用。
-需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完成一些需要协作的项目。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MicrosoftVisualBasic6.0编程软件
-硬件资源:计算机实验室,每人一台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VB编程教学视频、示例程序代码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现场演示、问题解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用VB编写的简单程序,如“HelloWorld”程序,让学生直观感受VB编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想过自己编写程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界面介绍:讲解VB编程环境的界面布局,包括菜单栏、工具箱、属性窗口等。
-基本概念:介绍VB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控件、事件等。
-编程实践:以一个简单的VB程序为例,逐步演示如何创建界面、设置控件属性、编写事件代码。
-互动讨论: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VB程序编写,如制作一个计算器界面。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每组选代表展示作品,其他学生提供反馈意见。
4.课堂提问与总结(用时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VB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师生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创新活动: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编程挑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
-互动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规划如何实现游戏的基本功能。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遇到的问题,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通过解决问题来拓展核心素养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VB编程入门与实践》:深入介绍VB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巧,适合初学者阅读。
-《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详细讲解VB编程的知识体系,包括控件使用、事件处理、程序结构等。
-《VB编程实例解析》: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掌握VB编程的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编程练习: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编程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