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pdf
文件大小:153.0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1.8千字
文档摘要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

一:理性?

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启蒙主义文流分别兴起于16世纪、17世纪以

及18世纪.这三种文流都以理性著称。所谓理性,简言之,就是“把一切现象都

归因于而不归于奇迹的倾向”,这是明显区别于此前中世纪的一种思维方式。

文艺复兴掀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发源于意大利,文学上,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创

作了《歌集》,薄迦丘创作了短篇集《十日谈》,他们通过颂扬爱情、赞美人现

世的幸福,首先把理性思维的发出者-—人彰显了出来。肯定人的情感的正当性,

肯定人的宝贵,这是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多少有的特点,也是贯穿文艺复兴的一

个主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认知能力,使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

活,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世界.这样的理性苏醒不仅体现在人文主义文学当中,更使

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迅速,飞跃.这些都是理性的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理性又着重表现为个人的对立面,成为捍卫荣誉、高

贵的力量。这样的思想和家笛卡尔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理性就是良知,人人都

有,他肯定人的理性,主张用理性克制,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是古典主义的

大本营,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拉封丹是其中优秀的代表。高乃依创作的悲

剧《熙德》上演,引起轰动,这部悲剧反映的就是义务和感情之间的矛盾。随

后创作的《贺拉斯》,反映的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个人恩爱。虽然这些作品之

中反映出来的已经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但是,理性在另一个侧面得到了

发扬。?

启蒙主义更是和理性密不可分,黑格尔说“认识理性法则的合法性称为启蒙

。启蒙主义者们把自己看作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把一切制度和规范放在“理

性”的审判台前,批判旧的,并且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理性王国”。

?

由此可见,上重要的三个文流中都暗暗涌动着一个不安的力量:理性.但

是,三个时期的理性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他们之间的区别就非常必要。

二理性基础的区别

虽然同样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三个不同时期文学的理性基础还是有相

当大的区别的。明确理性基础的区别,是本文的重点。?

文艺复兴的理性基础是神本主义的。这是需要论证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要

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我们长期混淆的两个概念作出区别:教权和神权。由

于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系统,也由于历史上对于“中世纪”和教的误解,我们一直认

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充满了“人神对立、弥漫着和个人情感的对立,于是,人文

主义的文学家通过创作,使“人发现了人”,这是一场反对神权的斗争。顺着这样

的思路去理解人文主义思潮下的各国文学,难免对其中充斥着的气氛和敬虔品质

以及教道德感到茫然,究竟为什么属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最早的代表彼特拉

克和最后一个代表托夸多塔索都歌颂的力量?为什么人文主义代表拉伯雷会跟随

巴黎主教出访意大利?为什么的塞万提斯会随从红衣大主教到意大利?一般,我们

都会认为这是“思想的矛盾”,或者以”“新兴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一笔带过,一笔

勾销,就此了结。但是,这样的解释,说服力度与日俱减.?

事实上,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和作品的解读需要新的分析和新

的视角.区别“教权”和“神权”是最基础和最必要的一步.“神权”反映的是一种精神体

系和思想体系,而“教权反映的是一种体系。一个在神权之下的人,是之中和

上帝亲近的人,指的是一个人了解到自己的渺小,相信上帝比自己有力,一个人

知道自己无法超越生老病死的终极困境,从而依靠上帝得到拯救,因此,神权

和个人的思考方式、精神状态和生命体验有关,一个生活在教权之外的人

也可能生活在神权之下。而教权指的是教会作为一个团体和机构代替人和上帝

沟通,代替人作出决定,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教会在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力量.当时

的罗马教会以上帝的名义发布各项命令,就是一个例子.人文主义者们,从但丁

开始,讽刺和反对的就是作为治力量的教会,而不是精神意义上的上帝。所以,

与其说是“人神对立”,不如说是阶级对立,与其说是“发现了人”,不如说是回归

了个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