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美学原理 02老子的自然观学习资料 .ppt
文件大小:466.5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1.67千字
文档摘要

《老子》的自然观一、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二、处世原则:道法自然三、行为方式:无为而治一、思维方式:天人合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2)“抱一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39)3、现代意义南怀谨:“虽然这个时代,大家震惊于科学成就,普遍高唱科学文明的号召,但大多数人都被科学文明冲昏了头脑,忘记了科学的发展只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而已。况且人们又迷失了科学的方向,只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当做文化的全部需要,忘记精神科学,于是愈来愈空虚,几乎快要变成思维白痴的时代了。”二、处世原则:道法自然1、燕处超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16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绝圣(智)弃智(辩),民利百倍;绝仁(伪)弃义(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19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33章)1、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08附1苏辙解“七善”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64章)2、坚守生命本然(1)不为大,成其大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63章)(2)慎终如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达生之情者,

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达命之情者,

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庄子《庄子达生》

**主讲田志勇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1、整体性思维框架2、整合性思维模式2、内在觉悟3、人生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三、行为方式:无为而治欲不欲学不学不敢为以辅万物之自然(第64章)2、坚守生命本然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63章)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