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马原大题复习资料.docx
文件大小:13.0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3
总字数:约1.44千字
文档摘要

一.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从起源上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于形式量变,质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未量变开辟新道路。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名词解释):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六.社会意识(名词解释):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八.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矛盾和这一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3)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十.剩余价值(名词解释):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十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过程。站在21世纪中国的历史制高点上,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入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我们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十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