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利率体系的新特征.docx
文件大小:36.92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3-0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利率体系的新特征
中国的利率体系主要包括存贷款利率体系和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存贷款利率体系以银行为中介方,以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为参与方,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筹措资金以满足贷款需求,存贷款业务对应产生各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金融市场利率自上由央行为起點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资金投放与回笼,自下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行债券、股票吸收资金并通过债券偿还、股票分红和回购等形式返还资金,金融市场通过各类资产及衍生品交易产生金融市场利率。而连接这两大利率体系的核心是银行,银行通过FTP定价机制将存贷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相连接,也在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之间建立比价关系。
金融市场利率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资金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衍生品利率等,为简明显示与存贷款利率的区分,我们将金融市场交易形成的市场性利率和对市场性利率有重要影响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性利率合并在金融市场利率体系中观察。
加点是理解LPR独立调降的关键,负债端成本是银行考虑加点幅度的核心要素。从LPR改革的要求来看,LPR并非绑定MLF的利率机制,LPR报价除考虑MLF利率外还需考虑报价行的加点幅度。
LPR报价行可以根据自身资金成本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加点幅度进行报价,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仅限于MLF,MLF只是银行负债端的其中一项,吸收存款依然是银行负债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存款利率的变化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或更大于MLF或同业存单等利率的变化。如果LPR不再紧跟MLF利率变化,那么如何前瞻判断LPR变化?
(作者为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